这个相声啊,这个相声这个形式,这个艺术啊,我们随便说,就可以夸张一些个。啊,因为什么呢,它非得夸张啊,才可笑呢。
为什么叫单口相声?一个人说叫单口相声。要按理由儿说,一个人也可以叫说评书,也可以叫讲故事,干嘛还叫相声呢?这里头啊,有个解释。您比方说是说评书,或者是讲故事,您各位同志不笑,我们也能够下台,哎——,“且听下回分解!”(拍醒木),鞠躬下台,就完了。这是说书讲故事都行。那么加上“相声“两个字了,单口相声,这样下台就不行了;得怎么样下台啊?非得把您逗笑喽,我这一说啊,您……您就得笑,您实在要不笑,我……我也没主意。哎,对了,您……您不笑我不能下去胳肢去,那不象话,是不是?说到那儿,话儿搭话儿您就笑了。
这个艺术呢,可以夸张一些个。甚至于相声这个艺术啊,还可以夸大一些个,其实说起来啊,随便什么艺术,都得夸张一些个,你不夸张,就不成为艺术了,它艺术品嘛。
你比喻这么说吧,有这么两句话,叫“说书的嘴;舞台上演员的腿”。这两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艺术夸张。
“说书的嘴,舞台上演员的腿”,就是说书的嘴呀最快,随便什么事,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得。他一拍这醒木,“春去冬来”,这四个字,半年下来了,是不是?半年多了,快一年了,他这四个字就得。嗨,一说呀,“这个人日行一千,夜走八百,一哈腰,施展夜行术,这一日到了(拍醒木)杭州。”他上嘴唇碰下嘴唇,这就到杭州了,他说到云南也是这么说,“这一日到了云南”,就行了。说书的嘴。
舞台上演员的腿,唱戏,演员腿最快,这出戏,你不甭管这地方离差点咱们这儿,几千里几万里,没关系,怎么样啊,在台上一绕弯,就算到。您看那个京戏里头有这么一出戏,叫《反云南》,有一员大将,带着四个打旗儿的,这员大将这么一传令:
“众将官!”
“有!”——四个打旗的。
“兵发云南去者!”
“兵发云南去者”,云南离这多远呢?您甭替他烦神,他怎么样?台上一转弯儿就得。这个说:“兵发云南去者!”四个打旗的一转,“嚄——”喇叭一吹,“隆咚仓隆咚仓隆咚隆咚仓”,绕一个弯,又到原来的地方,四个打旗的站住不动了。那员大将装模作样的还得问:
“啊?人马为何不行?”
为何不行?你这不废话嘛!再行,再行他掉台底下了,再行。
“人马为何不行?”
“兵至云南!”
“我军列开。”
怎么样?到了。就这么快?哎!就得这么快,你要细想起来,也就得这么快。要不这么快,这出戏也没法唱,你说怎么唱,你说这个演员啊,嗬,表演演得可好,他这个戏啊演出来它真实,真实啊,行,分什么地方真实,“兵发云南去者”,这地方不能真实,真实,真实没法唱。真实怎么演呢?您除了这么演真实,这一叫:
“众将官!”
“有!”
“兵发云南去者!”
“嚄——”, 四个打旗儿的唏哩呼噜唏哩呼噜,打那边下后台啦,到后台行头一脱,行李卷儿打好喽,扛起来,打那儿奔火车站,买票上云南啦!他这倒是真实啦,那听戏的受得了吗?观众受不了啊!他们走了,观众坐那儿愣着。
“老王,戏散了?”
“不知道哇。大概没散呢。怎么半天不见人呢?”
嚯!一个多钟头了,一个多钟头没上人。
这功夫儿啊,剧场的服务员过来了。这就叫:
“哎!同志同志,你们这戏散了吗?”
“啊,戏啊,没散。”
“没散?没散,怎么半天不上人儿啊?”
“是啊,您几位没听明白吗?他不是兵发云南去者了。”
“兵……兵发云南去者怎么回事啊?
“那还怎么回事啊,就是上云南了!”
“怎么……怎么真去啦?”
“您不知道,他们这演员演戏演得真实。”
“他真实了,我们怎么办呢?”
“那看你们几位想听不想听了,是不是。 如果不想听啊,您就回家得了;如果想听话呢?跟他们一块儿上车站买票,上云南吧!”
也都上云南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