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理念价值观包能
什么是“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育方式?

什么是“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育方式?

作者: 遇见比尔 | 来源:发表于2023-06-11 08:13 被阅读0次

    阿德勒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面对孩子的进步或者过错默不作声,不闻不问吗?

    显然不是,这种“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的做法,其实就是“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孩子、家长和老师都有各自的课题,家长和老师不应该干涉孩子的课题,只有在孩子发起求助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才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否则不要去指手画脚。


    第一部分:教育的目的

    这种主张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这就涉及教育的目的问题,阿德勒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实现“自立”。

    什么是“自立”?他说,自立就是脱离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摆脱自我中心性。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会对父母万般依赖,而人长大的过程,就是逐渐摆脱依附、实现自立的过程。

    第二部分:教育的入口

    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实现自立,帮助的对象也包括成年人。那么,要如何帮助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唯一入口。

    “尊重”这个词我们经常说,但不一定真的明白它的内涵。

    尊重不是要你对别人毕恭毕敬,而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对方具有独特的个性,然后,要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而非按照我们心里的标准来要求对方。

    不能对对方做任何否定或者强迫,而是接受并尊重对方真实的样子,守护并关心对方的尊严。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只有被充分地尊重,才能学会自我接纳,并找到“自立的勇气”。

    第三部分:为什么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从根本上来说,批评意味着双方权势和地位的不对等,意味着孩子处在一个从属位置,他们没有被充分尊重,这不利于他们学会自立。人只有被充分尊重,才能找到自立的勇气。

    从根本上来说,表扬和批评一样,也意味着一种权力的不对等。阿德勒说,“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评价,其目的是操纵”,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放弃高高在上的“法官立场”,不要去随意“裁判”孩子。

    第四部分:应该怎么做?

    表扬或者褒奖会带来竞争,竞争当然有它的作用,但是竞争会导致敌对,导致嫉妒和自卑,有竞争的地方就会产生策略,甚至滋生不正当行为。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用协作代替竞争,要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身处在共同体当中,建立与他人之间的友好联系,建立对共同体的归属感。

    阿德勒认为,人类最具根源性的需求就是归属感。那么,要如何才能获得归属感呢?办法就是要在共同体中取得特别的地位,不要“泯然众人”,不要做“芸芸大众”,而是要成为那个“无可替代的我”,任何时候都确保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位置,这样才会建立起不被动摇的归属感。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要如何才能成为那个“无可替代的我”呢?注意,不是要去追求他人的表扬和赞美,因为那样对你的评判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要建立起一套内部自尊系统,也就是要“自立”,要有所谓的“被讨厌的勇气”。

    当你不再需要通过外部的表扬和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你才算真正实现了自立。


    总结: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自立,它的唯一实现途径就是尊重孩子。

    老师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孩子,因为批评和表扬都不是尊重,而没有尊重,就没有孩子的真正自立,也就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育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nt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