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让我好好重新认识了苏东坡这位伟大的诗人。书里给我最大触动的不是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惊世才华,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刚正不阿,却是他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对生活的极度热爱。
苏东坡生活在一个党争激烈,小人遍布的时代,而他性格又非常刚直,宁愿被迫害也不愿趋炎附势,导致自己常被小人暗算,屡次被流放。流放的地方基本都是偏僻落后的贫瘠之地,但是物质的困苦没有困住他,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吃喝玩乐”上绝不含糊不将就。吃不起山珍海味,就把买得起的食材用各种烹饪方法变成美味来满足口欲,被贬黄州时,他将“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入口即化的“东坡肉”,还发明了基本是穷人吃法却也美味的“东坡羹”。被贬惠州时,还发明了羊蝎子的吃法,使羊脊骨有海鲜的滋味。没有好酒,他就自己酿,买不起墨,自己造,同时他还炼丹,研习瑜伽术,居然一刻都没闲着。
他做这些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是为了在逆境中也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种对生活极度热爱的珍贵能力,可能也是他在苦难中也不断有伟大作品的原因,更可贵的是,他这些时期作品很少伤春悲秋和抒发苦闷,更多是对生活依然充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抱负,“江水风月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闲趣,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达观,他的豁达洒脱可见一斑。
无论顺境逆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苦难不仅没有压垮他,反而成为他生命的滋养,那些在官场中形成的尖锐和愤怒,竟然在流放中化解蜕变成了温和成熟的诙谐,物质的匮乏也掩盖不住他精神的丰盛,我以为,没有比这更“高级”的蜕变了。
顺境富贵中的风花雪月总是容易的,而逆境困乏中的热爱生活,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慧,这才是罗曼罗兰说的那唯一的英雄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