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一家网贷平台——或者说财富管理公司——的业务员。月收入不说多高,小万块还是有的,在武汉这样的中部城市,应该就只有最火的那什么,搞IT的工程师能比了吧。
这几年P2P概念真是火得一塌糊涂,连带着整个行业也是人才匮乏,各家卖力招人,但就是应者寥寥。为什么,一个是新型产业,普遍的经验不足,第二个呢,真的是难做呀。它不比保险行业,几十上百年了,自有一套标准流程,就看人家买不买账,也不比其他的商品销售、药品销售,有实打实的货在那里摆着。自己不提供什么实物,还得说服人家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说得难听点,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
说说我每天的工作吧!主要就是在线下理财门店(有心人可以发现,最近武汉的这种理财投资门店越来越多了)的一些事务,比如人家的上门咨询,电话回访,借贷款业务流程处理之类的。我们公司总裁是国内某知名餐饮连锁店的创始人之一,所以整个平台发展的很快(三个月成交额就破亿了!),被动获得了很充足的前期借款和投资业务。但是后来我们才意识到,除了那些因为老总信誉主动找上门来的单子,一般的借款人和投资人,跟我们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
网上经常有P2P的分析文章,说怎么选择P2P平台啦,第一看重的就是平台背景资质啦,其实都瞎扯淡呢。真正有钱并且想要投资的人,管你什么背景呢,人家手揣几万几十万投进来,其实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钱流去了哪里。所以我们在门店做说服工作的时候,都是把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亮出来,尤其是房产抵押证一定要让投资人看到。
以吸引投资客户为例。有理财意向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分“三步走”的。这些潜在客户以门店周边的老居民为主,他们有闲钱,本来就一直在观望寻找给自己的闲钱一个好去处,正好又发现了这样一家解决问题的门店,于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踩点”。正因为此,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
首先,你得解释清楚公司的业务模式,营业执照、基本资质背景(基本他们第二天就忘了,但是第一次说清楚还是很能建立好印象的),然后就是引导他们“试一试”的心态,尝试第一次投资,包括怎么网上注册充值,解释清楚投资款的流向,等等。
其实投资跟去饭店吃东西,去酒店住宿没太大差别,考验的都是服务。P2P听着高大上,什么普惠金融,不也就是一个金融中介的服务商吗。所以按照做好服务的路子来,绝对错不了。如果你能在客户的第一次让客户有一个流畅的、舒服的,甚至是惊喜的体验,基本上只要公司产品不要太差,回头客都拿定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优秀的服务给客户建立的良好印象,也会让客户主动介绍周边有同样需求的亲朋好友。一石多鸟,口碑传播,就是这么来的。
以上是投资业务的开展模式,最后再说下贷款业务的注意事项。
我们公司的利息说高不高,说低也不算低,就算是中等吧。所以我们在推介贷款业务的时候,把说服重点放在“快”上,放款速度当然是完爆银行,也能超出同行一大截了吧。就凭着公司的实业背景,资金还算充足,不像别的P2P公司,各种调度资金,忙前忙后的,速度那是杠杠的。
但是你要说发展的顺风顺水,没有一点波折,那也是骗人的。就上个月,出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违约。具体说就是一笔车贷业务,对方看上去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车价估值15万,按照公司规定的60%抵押率,我们借给了他9万,没想到到期去催债,竟然联系不上本人了。找到他老家去,一问村里人,老婆是个哑巴,老爹早几年也去世了,他本人呢,按村里人给的外号——“水鬼”,可见早就臭名远扬啊。但是我们也不怕这个,以这么低的抵押率做的单,想亏都亏不了,更何况门店资本金上千万呢。
最后总结一下吧。可能大家看新闻看到P2P跑路的太多了,所以一听到P2P就谈虎色变,然后乖乖把钱交给余额宝养着。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就不吹我们公司吧,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可不比余额宝强多了?一个是有国资背景和银行背景的P2P。一个是动不动和政府闹别扭(参见之前的淘宝假货和工商局事件)的阿里巴巴,你更相信哪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