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不是无原则,而是遵守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在一个整体里,你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得失、感受,不尊重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红楼梦》22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的一段:
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欢喜。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你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
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还算你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道:“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宝钗不见得爱吃炖羊羔,未必喜欢热闹戏,“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戏文更与她的个性相去甚远。若是自个的事情,那好办——你有多坚持原则,不迁就别人的爱好都没关系。爱吃“冷香丸”,当饭吃饱去;偷偷读点禁书《西厢记》,爱听摇滚、重金属什么的,关屋里听够去。但这是家族的聚会,不是你一个人的狂欢,能这样任性?贾母们喜欢宝钗甚于黛玉,是有道理的。
考虑别人的感受,协调各方利益,是同学们欠缺的品质。孩子们周末回家,奶奶外婆问“想吃什么”时,同学们是怎么点菜的?寒暑假旅游,父母问“想去哪玩”时,同学们是怎么回答的?
妥协也不意味着没有底线,抛弃自我。
宝钗点的戏,“排场又好”——热闹,照顾了贾母们的喜好;“词藻更妙”——没违背自己对高雅的追求。而且说得清音律好在哪里,背得下戏文妙在何处。让宝玉赞叹,让黛玉吃醋,端的厉害。这等于拍出文艺片又卖座,写了严肃文学而畅销,拿着套高考卷却讲得生动活泼,委实是大家要毕生修炼的功夫。
当然,妥协过了头,就嫌虚伪。同回中元春制灯谜诗,让大家猜,宝钗一看就猜着了,却故意寻思,口中称赞:“难猜。”这个假了点,近乎阿谀奉承了。宝钗的悲剧也许就在这里。
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得讲原则;然而生活中多的是小的冲突矛盾,是非善恶并不总是那么泾渭分明。即便是主权问题,该是原则问题了吧?就我的观察来看,也类似于日常处理的同学间纠纷。“你跟旁边课桌距离是80厘米,我的只有75厘米,我的空间被你挤占了,你给我过去点!”“有那么多吗?你的测量有问题吧?”“可是,历史上我们不是一直这样坐的吗?”“我退回去,就没法进出了;你缩进一点,还有后面的通道嘛。”——这像不像外交部跟某国的对话?
好些同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在教室、宿舍里总有观念、主张、生活习惯的冲突,一些小事就闹不和,食堂插队都会演变成群殴事件,这是我主张多讲点妥协的原因。我希望我的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感受,懂得在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利益间做好协调。
原则与妥协2:宝钗点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