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法则5:掌握社交规则,建立和维护你的圈子
开始和陌生人说话
事实上,技术代劳了很多我们之前亲力亲为的直接接触,进一步加剧了缺乏人际联系的问题。
在我们高度科技化的社会文化中,还有另一件跑偏了的事,那就是现实生活已然让位于刻意表演。
过问某个人的一切,并不一定是让对方感到被关注、被支持的联结方式。这给人的感觉更像无休止的监视、缺少信任以及武断的评判。
作为一个成年人,了解自己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创建关系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倘若没做到,你就会不断遇到同样的问题和障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年轻一代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通常并没有从其他孩子那里学到如何与人合作、互惠、赢得信任,也没有从其他孩子那里得到过什么反馈。究其原因,就是童年的细枝末节中充斥着来自成年人的管理。
我们想被他人重视,同样也不希望是因为工作、房子或者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奇妙内容,而是因为我们本身。
把自己想象成奔驰在铁轨上的火车。工作是支撑火车并让其前行的两条铁轨之一,而另一条铁轨就是人际关系。如果你缺一条铁轨,那火车就会歪倒在一片迷茫的黑暗之中。
我完全支持与陌生人有眼神交流,这可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好处。
你做得越多,便可能会做得越好,你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反馈,而他们的眼神和微笑也会给你更进一步的鼓励。这对你真的很有益。
现在,把你的想法从那些完全陌生的人转移到那些你不认识但又经常见到的人身上。
这些“重点陌生人”,是我们生活中的“弱关系”。我们的亲密关系把家打造成了人生的港湾,但这些重点陌生人,则让我们踏实地活在世上。
经营弱关系,与重点陌生人交流,就像往沙冰里加蛋白粉!有时间的话,一定要试试。如果他们的工牌上没有名字,那就鼓起勇气,亲自去问问。
手机无法提供让我们人类真正相互联结的动力。如果聚会是你组织的,你可以安排一个用不上手机的互动环节来做开场。
很有可能在一开始十来分钟的尴尬后,他们就会发现真人还是比手机更有趣。
职场关系,不要止步于客气
你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比除了睡觉之外的所有事都多。所以,你在职场上收获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概率也是最大的。另外,在另一个非常现实的层面,与你共同工作的人构成了你人脉的很大一部分。
有研究显示:从熟人到普通朋友,需要共处40~60小时;成为好朋友,需要80~100小时;成为至交,则需要超过200小时。
社群关系,找到联结对象
我们人与人还需要更多真实的肢体接触。抱一抱、拍一拍,甚至没有性意味地搂一搂。人类需要互相触碰。
与正确的人建立联系对你有好处,而且要相信,总有人值得你去交往,只不过可能需要花点时间才能碰得上。
邻里关系,值得花点时间
导师,帮你照亮前路
最好的导师不会直接奉上答案。他们会问你一些好问题,敦促你进一步去了解自身的期望、需求和梦想。
当人偶尔无法相信自己时,起码还应该有个导师能去相信。
导师可以提供父母一般的照料,却又不至于承担父母一般的责任。
如果你自己本身没做过导师,那我也希望你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做导师的机会,也能喜欢上为他人提供帮助。研究表明,即使是那些在最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哪怕只有一个能关心他们的大人,生活也会变好。这便是人际交往的神奇效果。只要知道你对某个人很重要,便能让世界变得不同。
友情,让你更健康
真正的朋友,并不是你在社交媒体上加了好友、互点关注的人,而是与你有内在关联、彼此关照的人。
比发信息更好的是利用同步平台视频聊天,或者一起玩玩网络互动游戏。所谓同步,指的是你与对方同时进行信息传递,能够互相回应,这样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可靠的朋友非常关键,这意味着言出必行,并且还得一以贯之,最终才能证明自己值得信赖。
抓住与他人联系的机会
深度人际互动的秘诀
如果你真的能与其他人好好地交谈,那不仅能让你更了解对方,也会促使对方真正喜欢上与你的互动。
最好的人际交流一定是双向且同步的。
“彻底透明”
学习觉察你身体的感觉是什么,以及它从何而来,进而去发觉究竟是什么触发了某种特定的情绪。
“彻底透明”需要敢于示弱。
“彻底透明”也需要练习。通过练习,才能学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通过练习,才能学会在每一段人际关系中真正做自己。
如何经营长期关系
我们彼此是否可以向对方展现自身的脆弱,能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出现在彼此身边,可否经历过一段非常愉快的共处时光。
密友关系
爱人关系
认识到亲密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健康与福祉,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大智慧。
乔的故事:学会建立一段长期、忠诚的关系
阿什莉的故事:从自我防卫到学习联结
当我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要如何变得更好时,发现关键所在正是与其他人好好相处。
人际关系是你生存下去的基础。能够在工作场所和家庭中与其他人共建功能良好、相互充实的关系,便能使生活更加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