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个曾经的学生跟我聊天,发来了他对中国史的思考。洋洋洒洒一大段,读罢,惊叹于他表达的清晰与思考之深。(电脑上还有他给我改装的一款浏览器,好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6508/1459aab3a8efe215.png)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也让中国人不断在思考:为什么近代化由西方开启?进而探究,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的体制、思想都没有大的变动?
我印象中,这是个尚未有定论的课题。我当然不能三言两语地讲清楚,鼓励他从地理环境、经济、制度等方面去思考,也建议他再多了解一些历史细节,不要对历史太概括化。比如中国历史上思想没有大变动,这样的论述其实是以偏概全了的。
更深的,我觉得没有必要继续讲,当然也是能力有限,怕误导了学生。作为老师,个人觉得,这种问题意识应该鼓励,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答案,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探讨。但是由一个刚刚中考完的学生提出,并且整理了自己的想法,还问到我这里,让我有点小激动。现在的学生真是厉害,搜集信息的能力强,表达能力强。
探讨问题之余,他还说自己真是知道的太少,需要多读书,还告诉我自己在看《邓小平传》(是爸爸的书),每天背背单词,看看书,写写感悟。我又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来分析他的这个心理,也类比中国文明发展稳固,点赞他的学习动机。
跟这位学生交流,真是自己都充满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