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来得太快,仿佛我再不提笔,一切都要凉了。又席的阅读课,已经走向正轨。我一个教育界的外行,想要用一己绵薄之力,去抵挡中国教育的滚滚车轮。每每想起社会现状,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名人—唐·吉柯德。
所幸,只要立了flag,主张了信仰,自然就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在朋友们的支持下阅读馆能够成立,能够运营,随之就吸引来了想一起合作的团队。
作为一个话不多,但其实很挑剔的人,我会观察很多。如果一位想开萨提亚课程的家长,她的孩子在四周不顾环境乱叫乱跑,试问怎么才能相信她能做好“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家庭治疗呢?在现时浮躁焦虑的大环境中,如果有一门真正能够让大家静下心来,有助心灵成长的课程也是很必要的啊。
心理学在我这类讲究实证、研究和分析的理科生心目中等同于玄学。虽说“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但是什么样的课程是成体系的,能够有成效的,契合我们又席的理念,能说服我们投资人在又席开展呢?
理心教育,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出现了。理心的创始人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王一帆老师。一帆是把最早把美国亲子教育中的实战派“Positive Discipline”积极引导力课程带到国内来的讲师之一。她的初心是学好这门课程,在养育自己两个女儿的路上能够走得轻松愉悦一些。但是这门课程让她钻研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有体会,恨不能把所学到的影响到身边每一位家长。
为了推广这门课程,我们开试听课、研究教案、磨课,产品是好产品,怎样能吸引到家长来上课,我们却只能且行且看。针对小区家长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看大家育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约有一半的家长在“性格养成”、“行为习惯”和“情绪控制”中选择了“情绪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第一期以情绪和沟通为主题的沙龙课开始了。开始的前一晚,两个团队为了布置场地,给来访家长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一直在一楼的咖啡屋忙到深夜11点。
11月19日周日的早上九点,讲师们到齐了,并且很庄重地戴上了“理心橙”色的鲜花花束。墨菲定律再一次证明:只要没有预演的环节就一定会出现故障。所以准备的暖场视频没能正常按时播放。家长陆陆续续的到来也打乱了一些节奏。不过沙龙在讲师们的带领下正式开始了。
开场便是一帆老师和理心的介绍,然后家长们开始互动,找个不认识的邻座介绍自己,以及自己孩子的优点。这个开场比较吸引人,说起孩子来大部分人都会滔滔不绝。热身完毕后,一帆老师播放了最近比较火的陪写作业视频,引起了家长对“情绪失控”的共鸣。
“如果你是视频里的那个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又会想做什么?”众说纷纭中大家的焦虑显露无疑,可是这时我看出来,谁也没说到点子上。因为,感受就是一个形容词,感受应该是最直观的,可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分析,学到了归纳,学到了评判,却忘记了怎样去用一个词去描绘“感受”。
所幸咱们的家长冰雪聪明,很快就在墙上的情绪表情包里找到准确描绘自己感受的那个词。感受决定了想法,想法锻造了信念,信念又打磨了行为。所以,海平面下的厚厚的冰山,你所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来的那个尖顶。而所有挑战家长的那些孩子的不当行为,只是冰山上的那个尖顶。我们要去探索他的信念,去理解他的想法,最后才能对他感同身受。
那么大家了解了情绪之后,具体的对挑战的解决方法呢?一帆老师这次带来了一个最简单的“正向引导力Positive Discipline”的“工具”,就是“拥抱”,只有三句话,
“来,妈妈(爸爸)抱抱!”
“我需要一个拥抱,这样能让我感觉好起来。”
“哦,你现在不想抱。妈妈(爸爸)就在这儿,你想抱的时候,咱们来抱抱吧!”
这个家长沙龙最有意思的便是角色扮演,代入孩子角色,体会孩子的感受。家长把平时生活中最苦恼的情绪失控的场景表演出来,看看大家是否能够头脑风暴出合适的应对方式,新学的“工具”是否运用有效,是否最终仍是“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一帆老师从头到尾对家长的发言不加评判。只是不停地问:“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想法是……”“因此你的决定是……”
这几个问题一直贯穿在整个沙龙的过程中……家长们一直在热烈地契而不舍地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间到了也舍不得结束。而我的脑海中,直到现在还在回想着:“所以呢?你的决定是……”
我的感受是“兴奋和憧憬”,我的想法是“这个课程实用而直指人心”,我的决定是“一定要支持理心教育在又席把家长课坚持下去”。用我一己之力,去影响身边的人,因为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有可能是我的孩子的医生、律师、邻居、伙伴,甚至是爱人……我希望他们都是能够正确表达情绪、能够理解别人,能够有效沟通的人,我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我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