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一天晚上你有空迈入镇中操场散步,抬起头你会发现有一个办公室灯光亮着,那是一位中年女教师在埋头夜办公。
如果你去区语文教师24学时看一看,有一位中年女教师坐在前排,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
如果你去区获奖文件看一看,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时不时地会跳出来,她总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活动。
她叫苗**,1971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1991年参加工作,扎根钱清工作28年。她勤于钻研,多项课题成果获市级一等奖,多个教学讲座在省内开设,一百余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及其他杂志发表,科研成果多次在媒体上推介。在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年龄,48岁的她廿八年如一日,饱含深情地耕耘在钱清这块教育的沃土。
一、20岁:踏进教育人生的探索期
91年8月,不到20岁的她在农民父亲的陪同下,一路辗转百里,从绍兴最东面孙端来到了钱清。人生地不熟的她开始了她陌生的教育之路。90年代的教育风气,与现在不能比,如果自己放松下来,青年教师也没有多大发展。只是她是农民的孩子,肯吃苦、不放弃是她最大的特点,一心只顾苦苦地耕耘给她的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及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由于她的蚂蟥精神,学生被她钉住后,都变得听话,所以她的教学质量历年来在全校和学区数一数二。
她的勤奋是出了名的,96年9月22日,她女儿出生,记得她是9月20日周六上完学校要求的一上午课才休息的,可以说一天都没有影响教学。等到产假一满,她又回到班主任的岗位,乐此不疲,她所带的班级有两次被评为县级先进班级。97年,孩子出生才六个月,专科毕业的她就主动申请要参加本科函授学习,97年参加考试,开始本科学历进修。
2000年,学校从南钱清并入钱清镇中,来到大校,她开始向教学业务上的攀登。2002年,她获得县优质课后参加市优质课,一路历练,一路成长。她开始从事课题研究。游戏作文,是她在学习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已故)的做法,尝试实践,通过几年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区内外交流展示。之后,她在课题研究上也做得越来越精,课题研究就是一出出药方,结合学生问题,对症下药。在游戏作文的基础上,她的《让开口成为学生语文课的常态》成果获市一等奖。《基于学情,重在过程的作文指导》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潜能生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区一等奖。《构建农村初中 “三有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为2016年浙江省规划课题,区内一等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