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
在学步儿时期,自主性是指个体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作用
学步儿自主性的经历对他们自信心的形成和独立行动后产生愉悦情绪奠定了基础
形成
通常,在绝大多数文化中,对自主性的期望表现在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上。在这一时期,学步儿会强烈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而且还会坚持去做,只有在他们通过努力也无法完成时,才会去寻求帮助。
自主性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步儿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还要求父母的耐心和支持。学步儿对自主性的要求比较激进,他们会对父母的意愿作出挑战,父母必须学会教育、笼络、忍耐无礼、等待和表扬学步儿。父母通过鼓励学步儿去那些他们还做不了的事情来增强他们的胜任感。
在自主性的发展过程中,学步儿在某种程度上会从坚决反对的、仪式化的以及不合理的方式转变为采用独立的、充满活力的、百折不挠的方式。
学步儿不在在意做事的方式,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每一次独立活动成功后,都会带给他们巨大的骄傲,自主性便会获得极大的发展。
总结
学步儿时期是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做事,在学步儿需要的时候进行指导,而并不是一开始就从旁协助。
羞怯和怀疑
在学步期,一些学步儿因为在试图完成大部分任务时无法胜任,同时他们的行为还受到了父母的批评,就会产生羞怯和怀疑的情绪。具体来讲,羞怯这种情绪的产生有两个来源:
- 社会性的嘲笑和批评
羞怯最初产生于人的相互作用中。
当你做了有悖于社会准则、或者愚蠢的事情,就会感到尴尬或被人嘲笑,感到自己渺小或丢人现眼。这种经历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要面子”的现象,“要面子”的人害怕被当众指出做了不光彩或愚蠢的事情。
“要面子”这种心理特征在人与人的合作时,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不利于做事情的效率。
- 个体内心的矛盾
当儿童知道了什么是优秀的、体面的、有能力的人之后,就会形成一个理想人物的表象。当儿童行为不符合理想人物的标准,甚至于在并没有违反规则或做出不恰当的事情时,都会产生羞怯的情绪。
羞怯会让儿童觉得自己没用,产生想要从别人眼中消失的想法。孤僻也许就是羞怯导致的一种后果。
总结
羞怯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讲是在学步时期缺少支持,以至于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如果让学步儿明白不能完成某件事情并不代表能力不行,而是通过努力就能做到,想必也不会有羞怯产生。
在学步早期,学步儿并不能通过语言完全明白父母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更应该亲自演示,给学步儿提供一种直观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