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钢筋水泥的建筑之间,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似乎每个人都如陀螺般在不停地忙碌着,就连孩子们也被无穷尽的学习辅导和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来的时间让我们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放松的机会,更别说去感受万物生灵了。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看着户外姹紫嫣红,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的脑海中不由得闪现出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等诗句,想一想,我们哪个人对孩提时代经历的这样情形不是记忆犹新?在大自然中抒发天性,感受万物的美好,学会积极的面对生活,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如果要选出一位重视儿童心灵教育,并身体力行去践行这种理念的作家,冯骥才先生绝对是绕不过的。也许是自身经历的原因,他笔下一花一草一鸟一虫总是充满了灵性,而我们也一直被他文字中的真情流露所感动着。一篇《珍珠鸟》通过人与鸟相亲相伴地细腻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也感受到了信任是创造美好境界的真谛;在《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中,作者细致地展示了维也纳人生活的从容、思想的自由,竟然把生活看作是阳光、花朵、绿色、美食和音乐组成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太诗意?像这样的篇章在“亲爱的草木与生灵中”比比皆是,读着读着我们的心仿佛也变得柔软细腻了。

不仅对山河草木充满了情感,作者也通过其敏锐的观察力记述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所孕育的美好,《挑山工》《快手刘》《逛娘娘宫》等则通过一篇篇对生活中平凡人的描写,让孩子们对人生有了最初的思索。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他们所做的事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即使身处社会底层,也依然笑对生活,勇敢面对,充满了人性的热度和不屈,他们的事例仿佛一个个音符奏响了生命的交响曲,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呼唤和人生意义。
冯骥才先生的这本给孩子的散文,不仅适合孩子们来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对于我们投身于未知而广远的生活,触发情感深处的真善美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