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二十二》的上映,慰安妇这个话题重回公众视野。但看到慰安妇老人的照片被制成表情包时,我想说,这一点都不搞笑!相反,它很low,很无知!

这本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历史话题,我们从电影中看到老人们平静的面孔,看到他们言语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无限隐忍和从容。和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一样,我的内心是沉重的,即使过去了很多天,每当脑海中闪过老人的画面,内心仍不免戚戚然。

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与人类历史的血腥暴力隔着难以跨越的时间障碍。但缺乏感知的方式,决不能成为我们选择遗忘的理由。很多人讲,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对,遗忘如同抹煞,抹煞就是认同历史不存在。虽然我们难以去追责,但是我们要有一种基本历史观的认识。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告诉他们这样基本的历史事实。告诉他们人类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如此血腥的恶,一场几十亿人卷入的人类大屠杀,这不是耸人听闻。
我们今天重新谈论这个话题,是一种无奈,因为很多人其实是无法认清基本历史的。我们好像很懂,其实我们一直停留在一种较为浅的层次。就像我们看了再多的抗日剧,也不能完全认知历史,反而培养了很多偏见。任何人都是这样,这是不可避免的时空屏障。所以我们只能一次次的试图去接近它,去认真的思考它。我希望我们的每次讨论都能提升大家的历史认知。

慰安妇的存在只是战争丑恶残酷的冰山一角,如果连这一角我们都要带着戏谑嘲讽的态度进行抹煞的话,我们就丧失了基本的人性。所谓的丧失人性,就是我们缺乏对我们的受难同胞一种最基本的怜悯关怀,其内心深处,是极度冷漠的。当所有人采取无视,甚至不以为然的态度时,那我们的社会就冷漠的可怕。这些年,每当有暴力恶性的社会热点出现,我们就会感概,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冷漠。我们的教育缺乏对“人性”的全面培养,简言之,缺乏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教育更多地指向我们自身,进而传递给下一代。

即使人类自信的“文明”了几千年,但是20世纪的世界大战,照样把几十亿人拉回到了原始野蛮时代。战争中的人是缺乏“人性”的,无论正义或邪恶的一方,人类退化到了原始动物的阶段。我们今天虽然比过去更加文明,虽然不会出现像20世纪那样大规模的战争,但人类对于同类生命体的恶、暴力,还隐藏在我们的基因中。社会还没有文明到“杀人事件”可以完全消失。所以任何时候,对于人类历史上的集体暴力,对于同胞遭受的恶、痛苦,我们决不能采取一种调侃的态度。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基本意义。我们不是畜生,我们是人!

媒介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到: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