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45479/715055f2ed83eb93.jpg)
王学兵说:“学什么不如学好,懂什么不如懂庸”。我开始听了这句话只听懂了前半句,后来才慢慢懂了后半句。
当我说不是的时候,就意味着是吗?当我们否定一件事的时候,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选择其反面,只是意味着我们不选当前的事,仅此而已,而我们却总是喜欢推测,往一个确定的反方向推测!生活的可选择项非常多,我们若不允许别人的限制性推测,我们也就不必如此限制自己!
那么不是以外还有什么样的选择呢?我把他抽象地分为上中下三层,下为不是,上为是,中为无即是也不是。
丑的反义词是什么?一般来说是美。按照上中下三层来说,分别为妖艳(过分的美)、美、丑,根据其程度可表达为过分的美、恰当的美、缺失美。所以丑的绝对反义词是妖艳!同样的,恶毒的反义词是什么?三层为:老好人,善良,恶毒,所以恶毒的反义词是老好人。可爱的反义词呢?这个词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中层的词,它没有反义词,而他的上下层分别为:腻甜(过分可爱)、可爱、可恨。由此来看,正反两方面是绝对且普遍存在的,只有中间状态没有对抗的反面,所以中庸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认为,不是有了善才有恶,是有了过分的善即老实才有恶;不是有了美才有丑,是有了过分的美即妖艳才有了丑。而中间的不争状态才是独立而没有敌对的。中间这个状态才是最真实的,它是一个标准,而上下两层则是由它引申出来的,是他的变态形式。
在生活中,无论什么事都遵循中庸,把握度,处于那个中间状态。但是现实中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处于两个极端附近,这个时候就适当地调整,可以用不要怎么样的方式。比如一个人想做的某件事是不对的,那就告诉他不要做这件事,至于做其他什么事或者做事与不做事就不管了。这样有利于让其处于中间的状态!
具体说会有点难,但是中庸作为一个抽象原则是很有道理的!学什么不如学好,懂什么不如懂庸,自有其道理啊!
PS:当然,在适当可控的情况下偶尔处于上层和下层,也能够为生活添一些佐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