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上有言:无相者,于相而离相。
无相并不是什么都当作看不见,而是不因所见之人事物扰乱自己的清净心,做到内心如如不动,不着善恶,不论是非,无有分别。
一直以为那样的状态应该已经是超脱生死,不在六道轮回中了,这应该是每一位修道之人都想要达到的境界,也就是慧能法师所说的“见性成佛”了。
可是,当看到有人做坏事,或者自己正在经历某种困难,或是看到自己爱慕的人,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吃到好吃的食物,听到让人心旷神怡的乐曲,当种种情境出现时,是关闭自己的五感,只守住自己的心,不被其牵动吗?
如果真的做到了如如不动,做到了禅定,那是不是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冷漠、无情。生而为人,是要顺人性还是反人性?
自己陷入了困局,就像手持矛盾互博的可怜人,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下午收拾屋子时,无意发现了躺在墙角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在一年前从大石坝的西西弗书店买回来就没有翻过一页,连名字都还没属,随意翻开其中一章,就没再舍得放下。
机缘巧合,看到的是《真正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想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来揣摩对方的心理活动,而通过他人之眼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而被人当着精神病患者的故事。
她想完全忘我、无我的状态去看清这个世界,她认为这是最笨拙却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末这位“精神病患者”的结论震撼了我。
“如果带着自我意识去看,看到的其实是我自己....真正要做的,不是什么都放弃了,不是无任何态度去看,那不是超脱,那是冷漠,那种状态看不到(真正的世界),顶多目中无人而已...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我好像更能接受这样的观点,所谓如如不动,一心清净也像是另一种固执,比较冷漠的固执,如果能做到像水一样,装在什么器皿里就显示什么形态,能真正地做到以任何一种存在观看这个世界的话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貌吧。
高兴了就大笑,痛苦就发泄,允许自己的无能与失败才是更有温度的超然。但请务必遵从本心,不活在别人的眼里、嘴里。
人就该活成个人,纯粹的人,哪怕在别人眼里是个疯子,那也自有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