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则小故事及作者的一段话。
有一个小男孩在看母鸡孵小鸡,过了一阵子,陆陆续续有一些嫩黄的小鸡从蛋壳中破壳而出。但是有一只鸡蛋却迟迟没有动静。小男孩把脸庞靠近这只鸡蛋,透过变得有些透明的蛋壳依稀看到里面一只小鸡在苦苦挣扎。
小男孩动了恻隐之心,他不忍心看到小东西受苦,于是动手帮它把壳弄碎了。小鸡出生了,但遗憾的是,这只得到过帮助的小鸡没活几天就死了。
小男孩伤心极了,哭了几天几夜,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善意之举,竟然害死了这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鸡。为什么一颗单纯的助人之心,会带来伤害?
“你是否也会像这个好心的小男孩一样,常常带着善意却办坏事呢?你是否懂得,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只有靠自己才能解决呢?真正的慈悲心是需要大智慧的。这种智慧就是懂得要让我们爱的人受苦,不要去做任何人的救世主。
真正的慈悲心,是相信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任何苦难,去做生而为人该做的功课。”
二、
对于帮助他人这件事,我常常犹豫不决或是走向极端。
很多年前,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见到路边有一位老人倒在地上,朋友说要不要过去看看,我说会不会惹上麻烦啊(显然是中了扶不扶的毒),正在我们犹豫地探讨着应该怎么做时,已经有几个路人上前帮助了老人。第二天,朋友对我说,快看,这个帮助老人的事迹上了微博,就是我们昨天经过的那条路... ...我的内心是无比惭愧的。
还有一次,在商场里,走在我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女孩,她的一袋包子掉到了地上,我的内心又泛起一阵波澜... ...“哎呀,她的包子掉了”“我应该叫住她,告诉她一声”“我该怎么叫住她呢?哎,你包子掉了?姑娘,你包子掉了?美女,你包子掉了?”“还是我应该冲过去捡起包子塞到她的手里微笑着说,你的包子... ...”(我的整个心理活动可以配上《疯狂动物城》里树懒的模样),就在我盯着地上的包子进行深刻的思想斗争时,那个女孩已经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这件事又给了我不小的冲击,我觉得我没能拯救一个女孩的包子,甚至那可能是她的一顿晚餐,我原本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一件小事却没有做。
从那时起我开始反思自己性格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帮倒地的老人是怕惹上麻烦,那帮女孩捡包子又能有什么麻烦?究其原因,是性格太过迟疑又懒言。后来经过佛法的教化,我愈加明白慈悲心的重要,真正的利他之心即是无我。
后来再遇到同类的小事时,我再也不给自己迟疑的机会,看见别人的东西掉了,就马上去帮忙捡起来,看到别人的车倒了,就马上去帮忙扶。可是,我却遇到了新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天在自助图书馆,有一个人要离开时,报警器突然响了,门也打不开,她没办法出去。我站在旁边听到她跟另一个不认识的女孩说,她在二楼借的书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自助机还不了。我走过去告诉她,在二楼借的书只能去二楼还书,这里确实还不了。她说,可是我现在出不去了怎么办啊?我想也没想,就用我的借书卡强行打卡开门制止了报警器的响声,让她出去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忐忑不安,我是不是做错了,我的整个助人行动完全是盲目冲动糊里糊涂的,我只是听到她说,可是我并没有验证她的书是不是真的处于借出状态,既然是借出的书,报警器为什么会响?我的卡能打开门,她的卡也一样可以,为什么她没有用自己的卡开门?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助人,也应当详加观察。佛陀也曾教导弟子们,你们不应该只是相信我,而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
也许在帮助别人时,我们不只要学会智慧的观察,还要学会变通。
三、
前几天我叫妈妈拿我的鞋去修,今天她带着修好的鞋回来对我说:“修好了,要十五我给了二十”,我问为什么多给五块,她告诉我修鞋人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大冷天的还要出来摆摊,太不容易了。妈妈还提起以前我姥姥也会掌鞋,她们的鞋坏了都是姥姥给缝好的。我突然想到,平时我几乎什么事都自己做,可以说只要我能做的我都会自己做,不会的甚至也想学会,也不见得能省多少钱,只是单纯的不愿意出去找别人做。可是这件事,令我产生了一种新的观念。有时候,即便我们自己可以做的事,是否也可以给别人做,给别人机会赚点生活费呢?比如这个修鞋老人,我想这个社会应该有很多这样的老人,如果能给她们一些生意是不是也能算一种帮助呢?
今天想到的这些事都与利他有关,但是处境、方式又各不相同,生活真的不简单,处处都需要智慧,但愿我们一生都能把智慧用在善法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