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小米:成为一家硬件公司并不丢人

致小米:成为一家硬件公司并不丢人

作者: 科技大爆冷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7:00 被阅读0次

    在小米赴港提交IPO招股书之际雷军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上,他再次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来讲,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但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这个说法引发了业内的争议与质疑,关于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的讨论非常多,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对于小米的估值差异巨大。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硬件公司的估值想象空间远小于互联网。小米想成为互联网公司,许多人都不太认可,如果拨开问估值的原因,问题还出在哪?

    如果依照硬件公司的标准,衡量一家硬件公司的估值,一般参考的是行业标杆企业的估值,比如如果参考苹果公司,苹果市值为9000多亿美元,市盈率为18倍左右。

    但以苹果的标准显然是对小米品牌抬高了,因为需要考虑到苹果品牌忠诚度和定价能力、以及苹果软硬一体化能力并掌控顶层产业链综合实力、对高端市场垄断力以及独一无二的操作系统等。

    小米在专利技术,消费者忠诚度和议价能力等诸多方面均处于弱势,但即便如此,在小米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维度上能够与苹果媲美的情况下,对照苹果的市盈率计算,小米估值也不会超过500亿美元。

    小米估值的传闻从500多亿美元到1000多亿美元,目前彭博援引市场人士称,投资者对小米的估值或为600亿至700亿美元,较早前传出的最高1000亿美元估值大幅削减三至四成。归根结底,业内投资者给小米的定价关键还是在于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

    一家公司的基因更多是由根基性的主业来定性的

    一家公司的究竟定性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一个很直接的指标就在于它的主营业务与盈利核心点在哪。

    小米有三大主营业务:手机、oT与生活消费产品及互联网服务。从2015年至2017年,小米来自智能手机销售额贡献了总收入的80.4%、71.3%及70.3%。在2017年,手机销售收入806亿元,占总营收的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收入234亿元,占总营收的20.5%;上述两大硬件业务占营收的90.7%。

    小米业务由“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服务和新零售(以 loT为核心的新零售和智能硬件)。从目前的业务构成来看,小米兼具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公司这两重属性。但公司的业务有主业与辅业的区别,一家公司的基因更多是由根基性的主业来定性的。硬件尤其是核心硬件产品手机是小米的根基。

    但小米不这么看。在小米看来,硬件构筑了小米最初的底盘,提供了大量的营收流水,但小米的追求却不单纯靠硬件获取主要利润,而是通过控制硬件利润带来的性价比来迅速积累、扩大用户基数,带来高活跃度、高转化和持续高留存率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但其实所谓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更像是一个偷换的或者说包装的概念。因为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目的就是使用互联网软件获得互联网服务,只有功能机用户才叫非互联网用户,当前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商包括华为OV所获得用户都是互联网用户。相对于非小米用户,小米的用户并没有那层互联网概念上的特殊性。

    说到小米是互联网公司,MIUI就不能不说,小米MIUI 用户月活达到了 1.9 亿。MIUI 不仅做联运,还拥有自己的游戏开发者接口,包括帐户体系、支付体系。据此前路透社报道:MIUI 的广告为小米的互联网业务贡献了接近 1/3 的收入。尽管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只有不到10%。

    也就是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的盘子三分之一由MIUI撑起来的。但MIUI这种基于安卓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第三方系统并不算小米独有的互联网标签,华为有EMUI、OPPO有 coloros、vivo有 funtouch os、魅族有flyme。

    基于安卓的定制系统如果算是为互联网公司属性加持的话,那么当下这些主流手机厂商都是互联网公司,因为基于Android的定制系统几乎是标配,而且都有应用商店这种互联网服务标配,按照这种逻辑,难道不能算是互联网公司?

    小米硬件摊子越铺越大,互联网布局与业务的支撑力被弱化

    因为互联网公司的本质是它的基础设施与根基与盈利模式的核心是互联网业务支撑起来的,而小米的根基是硬件销售支撑起来的。从一开始,小米的“互联网平台战略”包括小米软件平台和生态平台的构建,为小米构建了优势护城河,包括米聊应用在内的小米软件创新以及游戏生态对合作伙伴的利润贡献,这些互联网方面的基因是小米区别于华为、三星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但后来小米却在软件生态上的发力与突破不太明显,却把硬件摊子越铺越大。小米的产品从手机向笔记本、电视、路由器、自行车、平衡车、插线板、灯泡、手表、中性笔、手环、移动电源、无人机、智能摄像机、电饭煲、空气净化器等诸多硬件一应俱全全方位铺开的时候,小米成了一家电子百货公司。

    而且这么多年来,小米几乎将主要精力放在硬件生态链的扩张上,但在软件生态布局上缺乏亮点,招股书透露,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资和管理了210家生态链公司,其中90家集中在硬件和生活消费品,这进一步强化了小米作为一家硬件公司+百货公司+新零售公司的定位,弱化其了互联网布局与业务的基因与品牌标签。

    有人说,小米建立起了一个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的IOT平台,这一平台发生的连接、用户导入与流量导入、数据的积累,是有想象力的风口。而所谓IOT平台,华为OV都在做,华为也开发了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high-link,该平台目前已深入到居家、汽车、机器人等领域,这并不代表华为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华为与小米一样,离开了硬件的支撑,互联网或者物联网就成为无本之木。

    有别于硬件为底层支撑,互联网公司的平台能力与根基性盈利模式可以坐地生金。

    从全球来看,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是从盈利与产品上完全依赖硬件的。

    无论是BAT还是谷歌亚马逊,它们的核心业务都是聚焦在互联网用户某一领域的刚需,形成稳定的平台模式,时间越长扎根越深,用户习惯与规模效应、平台效应形成后的用户黏性就越高。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估值高,是因为只要在某一领域形成市场垄断,它基本上不需要做什么,维持好生态模式的运转,就能坐地生金,不受硬件产业摩尔定律的影响,而且用户迁移成本高,用户基本上不会走。

    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在做智能音箱,谷歌亚马逊也有做手机,但它们的智能音箱与手机是辅业与附加值业务,所谓辅业与附加值业务就是失败了基本不会影响这些巨头主业互联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互联网公司。

    但这对小米完全不成立,小米业务有三个圈层,其一是以手机、电视、生态链等智能硬件的圈层;其二是 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其三是线上线下新零售。

    从目前的盈利来源来源与业务根基来看,它的根基就是建立在以手机、电视、生态链等智能硬件的圈层,没有硬件,小米所有的互联网服务就玩不转,小米手机如果某天失败了小米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基本上就成为空中楼阁了。

    这更多程度上是说明其软件是依附硬件,缺乏自成体系、独立的竞争力。

    从硬件为核心业务延伸到软件生态布局带来的产业模式与互联网公司迥异

    小米的模式与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恰恰反过来的,小米是以硬件为核心业务延伸到软件生态布局;而纯正的互联网公司则以互联网软件、平台、网络服务为核心业务,进而延伸到硬件布局。两者思路颠倒,带来的产业模式与持续性不一样。

    依赖低成本的硬件模式的局限在于,它极度受限于销量的增长,一旦没有销量,嫁接于硬件产品之上的互联网服务就会有相应的风险与隐患。

    除非是像苹果那样,站在行业产业链顶端,拥有操作系统以及对成千上万软件开发者的定价权与掌控权,就能摆脱这种局限,因此苹果的软件生态也是一种坐地生金的模式,它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软件应用与游戏开发者的收入都需要与苹果三七分成。

    从硬件布局来看,小米其实有点像走三星的路线,但小米又没有掌控到硬件产业链与技术专利的主导权,都极易被更具综合实力与技术、专利实力的竞争对手绊倒。

    说到软硬件布局思路,亚马逊也做硬件,但为何亚马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是因为亚马逊的基础设施与根基是互联网。但亚马逊的布局模式基础是在软件层面有庞大的内容与垄断性的互联网平台,垄断性的平台与内容确保了硬件的互联网增值业务的稳定性。在垄断性的互联网平台层面,小米又是缺失的。

    总结可知,以硬件为底层基础的模式比以垄断性的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延伸硬件布局的模式其风险更高,受制于硬件产业的迭代、升级、摩尔定律、技术专利、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竞争对手等各个维度的因素影响,而且硬件产品的销量是无法掌控的。

    而在某一领域形成垄断性地位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能完全的掌控用户与流量的稳定性以及它的商业模式的延展性,形成网络蓄水池,用户规模与平台双边网络效应在,即便硬件卖不出,但无损其互联网平台的价值。

    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为何上不去?因为没有产品能进入到头部阵营

    根据招股说明书,截至3月31日,MIUI月度活跃用户达到1.9亿,其旗下已经拥有3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的应用程序和1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的应用程序,包括小米浏览器,小米应用商店,小米音乐,小米视频等。

    而从财务数据来看,2017 年小米的收入构成中,以手机为核心的硬件业务占比为 70.3%,新零售(物联网和智能硬件)占了 20.5%。但其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却只有8.6%。

    因此,小米强调它是互联网公司的本质是小米想成为一家互联网巨头,小米占比8.6%的互联网公司服务收入不仅在小米收入中占零头,在平台盈利模式的稳定性以及与BATJ或者网易头条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也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说到底,互联网业务是它本身的短板。

    原因在于小米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可以在其所属的领域构成绝对优势(行业第一)或者相对优势。而且更多是依赖对于硬件的掌控以及应用预装的模式来完成用户的积累,因为卖的硬件越多,自家软件产品用户越多。

    但其实这件事,目前头部手机厂商都可以这么做,只是看它是否愿意做一些软件,然后在硬件中预装自家的软件应用,继而声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

    但其实,当前拥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的用户增长与崛起路径上都没有硬件依赖,更多依赖产品能力去抢占用户心智。换句话说,小米的互联网布局没有真正进入到互联网圈子产生影响力与以及对互联网同行产品的盈利与用户增长构成威胁。

    互联网产品爆款与影响力缺失,小米无法扭转硬件品牌定型与营收模式的转变

    因此,人们质疑小米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原因就在于,小米并非是依赖软件爆款与互联网产品的口碑来反哺硬件完成品牌的业务重心与营收模式的转变,而更多是用硬件来带软件,软件是依附于硬件之上的。

    小米已经拥有了1.9亿MIUI月活跃用户,几十个月活跃用户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移动应用,但其软件服务与移动应用相对于其在互联网领域面临的头部玩家而言没有竞争力。

    雷军想让小米成为一家通过广告和网络游戏赚钱的互联网服务公司,但这意味着它要跟腾讯、百度与头条系这样的玩家抢盘子,从目前来看这其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现实与梦想有差距,小米布局的互联网产品有很多,但却没有一款产品能够进入到互联网行业单一垂直领域的头部阵营,即没有一款互联网单品爆款。

    比如小米音乐,在腾讯音乐与网易音乐、虾米音乐等互联网音乐巨头面前,几乎就没有存在感。米聊当初面对后来者微信也迅速溃败。小米浏览器在今天的浏览器市场上也没有竞争优势,小米视频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头部互联网单品面前也缺乏竞争力,而应用商店则就基本上是手机厂商的标配了。

    如果按照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为小米定价,而通常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是其预期利润的 40-60倍。前野村电信分析师、独立研究机构Radio Free Mobile的创始人温莎(Richard Windsor)表示,小米只有一小部分业务,可以用“腾讯式”方法进行估值。

    但其实温莎的观点里面有一个误解就是只要是互联网公司,估值就很高。并非如此,如果是这种逻辑,那OPPO、vivo、华为应该赶紧去做一些软件产品,比如音乐类、视频类、浏览器、内容类等等,这样一来,这些产品也可以参照腾讯的估值来定价了。

    因为互联网公司估值高不高,要看你的互联网业务部分是不是在行业头部。互联网行业是残酷的,因为用户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的存在,第一名与第二名的估值有着天壤之别,而与此同时,头部一家或者两家基本会吃掉80%的市场份额与90%的市场利润。行业老三、老四基本上是没有存在感与价值的。

    平均来看,互联网任何一个垂直领域几乎都有几十上百款软件,但那些非头部的长尾产品几乎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为何小米的互联网营收规模很难破局的原因,它的互联网产品布局没有进入到行业头部形成足够有价值的网络效应与头部效应。

    但假设如果小米如果能做出一款手机游戏能引发较大的口碑与用户快速增长,与腾讯网易鼎足而三,又或者小米能在短视频直播领域某一款产品能够与快手抖音鼎足而三,小米视频能威胁到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巨头地位,这肯定会快速放大小米的互联网产品能力与小米在互联网领域的想象空间。

    因为能独立成活不依赖硬件用户的互联网单品爆款才能衍生出网络规模效应与稳定的互联网服务能力与坐地生金的盈利模式,这才能意味着小米未来可能将依赖软件盈利,硬件成为管道,才能形成软硬结合互相成就乃至生态化反的稳定商业模式。

    但现实是小米有大量硬件存在的情况下,小米互联网产品的影响力与营收能力也太有限。正因此如此,小米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也就只能嫁接于硬件之上。说到底,小米至今没有体现出在互联网领域的产品能力与长板,小米这么多年来互联网产品爆款的缺失与互联网存在感的缺失压制了小米未来在互联网市场可能达成的价值增长。

    结语:

    无论是小米对标Costco,还是对标无印良品作为一家百货公司都是说的过去,但很难说它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手机硬件早晚会碰到天花板,而类似于BAT这种能占领用户刚需点而且形成垄断性平台的的互联网业务却不会。这也是为何互联网巨头估值高的根本原因,这也不是小米当前所具备的能力。

    有人说小米才成立8年,未来互联网业务想象空间还很大。但其实,看看互联网产业最近8年的变化,8年的时间对于快速迭代、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而言,已经足够长到可以在很多领域改朝换代了。

    今日头条从成立至今才6年,如今在短视频等内容领域正在构成对腾讯的威胁,同样2012年成立的滴滴,在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垄断了出行领域,目前已在寻求700-800亿美元估值。但8年的时间,小米不会靠硬件赚钱也喊了8年,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布局与盈利规模成长了多少?

    小米一直回避自己作为一家硬件公司是担心作为一家硬件公司的定位会影响它的估值,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小米不是一件好事。

    硬件是小米的根基,而作为一家硬件公司并不丢人,反而更容易获得尊重。小米之前一直强调要做新国货,表示要改变外界强加给民族制造业的劣质廉价形象也赢得不少人认同。

    但如果对自己的核心业务都不敢正视,努力去硬件化包装互联网服务并不利于对硬件制造业关键核心能力与技术的掌控,也容易造成硬件产业空心化,硬件产品本身的品牌溢价就更难以上浮。小米可以大胆的承认自己是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或许更容易被人接受。

    作者:王新喜

    来源:热点微评(ID:redianweipi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小米:成为一家硬件公司并不丢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f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