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点儿身为运营,对玩流量的理解和思考。
01、回首迷茫的青春
从小学机房里敲MS-DOS命令开始,作为30+的老人,完整见证了数字时代的崛起,往昔不堪回首呀,虽然经历了但还是感觉错失了整个时代。
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基本是98/99/00的Z时代青年,80末的我比他们大了10岁+,上周实习生讨论会结束后,一个分配到新媒体组的小盆友以请教的名义问:“您觉得我们和你们那个年代的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X,“你们那个年代……”这是在显摆自己年轻么?真想给你一大脚丫子信不信,谁特么没有年轻过,我曾经也跨过山河大海……深吸一口气……
我的回答是,在成长过程和职场上没什么区别,年轻的时候也迷茫,时而想偷懒、时而奋发图强,立过很多flag都被自己凭本事亲手打破了,但年轻就是美丽而迷人的。好啦,赶快回去写会议总结吧!
想起一次饭桌上和朋友谈论现在的年轻互联网人时候说的一个观点,觉得两个时代对之间的区别更多的是对互联网行业的“世界观”区别,他们应该几乎感受不到疯狂澎湃的浪潮了。他们感受的可能就是平行的各家公司、竞争常态的行业撕扯、平静的薪酬曲线吧。就好像父辈们讲“芳华”的时候,我们的漠然一样,只是时间档口从三四十年缩短到了十三四年。
同是运营人,会电脑拨号上网的和只会WiFi密码联网的,大家思考和出发的角度不一样,体验和感受也不一样罢了。
02、不搞流量就是搞飞机
上周写了焦虑,可惜的是很多时候虽然很焦虑,但又不知道到底在焦虑些什么。现在大多和网络相关项目,主流的话题几乎都是搞流量,流量是大家共同的焦虑点。
曾经和很多人讨论过很多次关于流量的话题,各流派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但异口同声的一点是,流量越来越难搞了。
多年前曾经学着薛兆丰的句式给别人吹过牛“运营就两个关键词‘流量’和‘转化’,教会一只八哥说这两个词,它就是运营专家”,至今仍然坚信,在财大气粗之前,没有流量谈转化都是扯淡。
到底要怎么做流量,怎么做抖音,怎么做小红书,怎么做直播,怎么做天猫,怎么冷启动……每次听到上来直接就提这种问题的人,我真的想骂人,这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怎么能指望某个人给出具体答案呢?如果真有人能够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为毛会跟你在这里干劈情操浪费时间?要是我出去面试,leader上来就这么问肯定会扭头走人的。
项目在营收达到丰衣足食(现金流足够支撑到天亮)之前,核心战略就是搞流量,流量是和现金流一样重要的生死线。使劲鼓吹自己的产品好服务好,这样的话每天足有3亿人在说,看看中关村创业大街咖啡厅一个个游走的创始人就知道了,他们讲的比你好多了。
不懂流量腰板还不足够硬想创业的,在这个年代注定了是做分母的命,最好还是别做了,空有一腔热血对流量一脸懵逼的创始人注定会失败。。
但凡在这个黑暗森林能够生存下来的项目,核心团队对流量和增长的认知,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和理解,要么以内容取胜,要么打IP,要么黑科技,要么抓红利,最不济的也是人民币玩家。
03、走在瞎搞的路上
拿我们公司正在做的项目来说,从14年底开始赶上微信红利期持续到17年,轻松招募了1000+线上分销商(过程中当然也很努力啦),小日子过的还算舒服,几乎可以说成功冷启动。18整年明显增长乏力,自知靠运气抓住的这一波红利我们没有雄厚的资本延续下去,如果不改变只能靠本事把运气带来的红利收益一点点给赔出去。所以转而开始做内容,加强了新媒体团队,从3人扩充到了现在的15人。双微、头条、知乎、一点,甚至各种平台媒体号都尝试过了,在个别平台上确实产出一些10万+的阅播,最终从实际引流效果衡量还是定格在了打造IP上面。现在公司的项目基本靠创始人的专家科普IP在守着基本盘,我们做IP是从公域的微博起盘,用订阅号承接,最终导向私域企业微信(朋友圈+社群)来承接锁粉,再通过视频号反复认知加外溢,全链条不断尝试变现,过程中鬼知道进行了多少次优化调整(爱过几次,恨过几轮,抖音至今没有摸到门道,但依然认可泛用户群体的项目,在抖音以短视频起盘是最优的选择。但是抖音的辣鸡流量太水,普通团队根本吃不下,需要以实际引流和成交来滤水,否则永远看着多吃不饱,最终还是隔着玻璃看满汉全席)。
自我总结,我们打造IP三板斧,公域起盘+私域锁粉+持续变现。这个过程中核心团队必须要亲自去操刀,不要指望假手别人。永远要警醒,如果某人能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他早去自己做创始人了,为毛要跟着你玩?还有MCN,如果迷信委托给MCN能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IP,那等死吧(即便成功,看看李子柒,呵呵~下一次试着写写李子柒和微念)。至今没有看到捷径,只有核心成员不断去思考定调,给团队定好方向后不断打磨才是正途。而且IP的核心内容一般不能指望让员工来做,助理的关键作用是收集/编辑,以及运营用户和内容,否则即便做起来的IP都可能会滑铁卢。
我们很重视IP的输出,同样很重视私域的转化。这就是开篇我说的流量和转化,没有流量谈转化都是耍流氓。同样,没有IP或内容引流,做私域也是空中楼阁,想想就得了。私域是转化的温床,但不要指望有数量级的流量增量。也许能够带来一些外溢,但是拼多多时代的指数级裂变一去不再复返了。
做IP很耗时,也很耗心力,需要持续不断的输出,但凡能够有点流量起色的内容,大多是绝对干货或者真实认真的内容。不要演假戏,谁都不傻,从你的文字、图片、眼神、直播表情中都能看得出来你是不是认真的,也许用户会为了你的某个滑稽表演点赞或水评论,但绝对不会为假表演埋单。
04、万般皆下品惟有……
至此,如果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做流量的?抱歉,我的方法你学不来,即便今天让我再来一次,之前自己走过的路我也学不来了。
所以总结性的一句,互联网项目的创始团队如果不懂搞流量,需要向别人请教,安心去赚余额宝利息是最安全的。运营是来锦上添花的,可以把你的思想拆解落地,变成银行卡里的余额,但商业帝国只能自己打造。第三次说,如果运营足够牛到能够独自撑起整个商业模式,那么他为毛跟着你玩?
哪儿有什么冷启动秘籍,只是别人做了你不愿意做的鸡零狗碎而已。
一位小有名气的业内小盆友票圈看到的:做私域的不赚钱,教私域的赚钱;做抖音的不赚钱,教抖音的赚钱;做电商的不赚钱,商学院赚钱……万般皆下品,唯有皮条客出利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