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交流群学习, 又见此文,仍不胜感慨,十一岁小儿,写就如此古文,可见其父母养育之功力,育儿之智慧。
吾与吾父
吾父瑞令吾每日制计划,必照其行之。不行则罚,罚之悚人。见其铜铃目瞪,须竖眉立,怒喝吾。瑞声如洪钟,行其“河东狮吼”功。斥过,吾呆,如木鸡。
孩子太棒啦[强][强]不懂古文,模仿写文,短小而已。
师者,不分长幼。“吾”可为吾师也。尤喜“吾”短小精悍之文,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感悟。“吾”真乃后生可畏也。
相信“吾父”观之,定对“吾儿”化怒目为慈眉,化责罚为甜心,温柔坚持己见。而“吾”深知“吾父”之用意,快乐识习之,家人皆喜,不亦乐乎!
本意是希望“吾父”赏识教育,但没有清晰表达出来。吾手没有写出吾心。
对小儿和其父母敬佩之余,不禁要对如此严父说上两句。看来,其母对孩子循循善诱 ,疼爱有加,深知教养孩子之道。而对于其父的“爱之深,责之切”的教育方式却不感苟同。如果对孩子太过严厉,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到青春期,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之后,有的孩子就会出现严重叛逆,导致处处和父母对着干。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一同成长,需要被父母看见,需要肯定鼓励,需要温柔以待。
特别认同A018-吉林朋友的分享:“孩子的身份随着成长而变化,父母的身份也要随之而变化。
父母要从最初无微不至的照顾者,逐渐过渡到可以被孩子选择性依赖的亲人,再慢慢过渡到孩子可以顺畅交流的朋友。
两种变化的身份相互配合,才能让亲子关系保持和谐和有营养”。
想到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公开课上,当她让一个小男孩站起来朗读一个句子时,小男孩或许出于紧张,一个句子念了好几遍才完整的读下来。老师温柔的摸了摸男孩子的头,含笑让他坐下,然后让另一个男孩来评价这个小男孩的朗读。这个小男孩说,老师,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个句子读完。老师微笑着说,你看,这位小同学,为了读好这个句子累得满头大汗,我们应该掌声鼓励他,对不对?听老师这么说,全班同学都为这个小男孩鼓掌。非常敬佩这位可爱的老师,他看见了男孩的努力,以非凡的智慧保护了一个弱小的心灵不受伤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非常喜欢这样的故事,忠言也可以顺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