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作者: 罗鸟卫其利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16:24 被阅读0次

    《艺术概论》期末考查作业

    17级动画三班 张宇璇

    1、“艺术”一词及汉字“”的最初含义。

    “艺术”一词源自于拉丁语ars,在古希腊时期分离为“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也可作“自由艺术”与“粗鄙艺术”,其含义更偏向于“技艺”。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艺术”概念的大体部分。但诗歌因缪斯赋予缺少技能性,雕塑则因体力繁重,而被排除在艺术之外。

    “兿”的演变

    “藝”字最初的形态类似一个人伸出双手在种植树木。《孟子·滕文公上》说:“树艺五谷”,则指教授种植五谷的技能,因此“藝”的本意是技艺、技能。

    2、在关于艺术观念的几种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个观点?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我最认同表现说。表现说指艺术是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自我表现的观点,强调艺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表现的产物,艺术表现主观世界。在其两大主要思潮中,我更偏向于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

    ——[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浪漫主义区别于现代主义彻底主观的随兴,既重视人内心情感的表达,也重视外部世界对其的引导。表现说是十八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中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观,这与历史背景不无关系。“作为一种创作原则,浪漫主义定型于1789年至1830年。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兴起发生在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时期,社会各阶层对社会现状和对启蒙运动提出“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德]恩格斯

    不满于现实,促使人们通过文学艺术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浪漫主义随之兴起。浪漫主义虽然属于表现说,主要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却并不与现实割离,反而处处体现现实社会。

    1830年《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

    《自由引导人民》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其创作初衷是为了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画作中的场景不是对于现实的摹仿,但逻辑上与现实环境符合,同时也清楚地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情感与意愿。

    艺术创作开始重视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表现,并认为其是艺术作品的重要部分,强调艺术内涵对情感和思想的倚重。将“艺术”区分于“技艺”,艺术作品开始带上了浓厚的艺术家个人色彩,不再是单纯的技法,具备了人人各不相同的艺术个性。

    3举例描述艺术的主要特征。

    1、艺术具有幻象性(形象性、语境性)。

    《小王子》插图

    艺术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具有联系与区别,艺术的幻象世界与现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关系:艺术源于现实,正如上图中的蛇与象来自现实;但艺术有着自己的指向,是一个被重新创造的内容与形式,正如上图在现实世界的不可能性。“幻象世界”有着自己的假定性时空关系和上下文“语境”关系。

    [if !supportLists]2、[endif]艺术具有审美性(非功利性)。

    1893年《呐喊》(Skrik)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艺术的审美性与人们日常看待事物和世界的方式、建立“我与它”关系不同,它不在乎所看待的事物对主体本身的影响,而是以一种纯粹的客观鉴赏无功利的心态看待事物,与事物建立“我与你”关系。

    艺术的审美性让人和事物从有限的实用功能的积习和僵化中解放出来,实现内在的沟通和交流。使现实或视觉中“平庸”乃至“丑”的事物转化为“美”,抛弃其功利性,关注其“是其所是”。

    3、艺术具有主体性

    1937年《格尔尼卡》(Guernica)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艺术家借助作品实现其主体性,艺术创作体现着创作主体对生活的创造性想象。上图中的艺术作品创作于1937年,表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在画家的笔下,该事件已不是单纯的事件本身,而是带有浓烈的画家的个人情感倾向,这也是这件作品拥有如此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的原因。

    Jacques-Louis David,Cupid and Psyche,1817

    François-Édouard Picot,Cupid and Psyche,1817

    以上两张画作由一对师生分隔两地时同样创作于1817年,表现的是同样的题材。希腊神话中丘比特与普赛克的爱情故事中的一个场景:丘比特在普赛克苏醒之前离去。前者的丘比特仍然带有少年人的戏谑和顽皮,技巧有余,情感不足;后者的场景中,晨曦的薄雾和银光构成了温和美好的色调,离去之时的丘比特一只手伸向行装,却仍在回头望向床上沉睡的女子,画中的爱意显露无余。

    由此可见,艺术品体现着创作者的独特感受和个人风格,是使之区分于其他创作者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不同的欣赏者面对同一艺术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4、结合作品,试探你对艺术超越道德判断的理解。

    “艺术超越道德判断”并非指为了追求艺术而违反道德。道德判断、道德的规范、观念等,仅仅是道德的外在显现,其标准在不同的时代、地区、民族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但也有普适性,即其根本精神——“知善恶之心”。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拥有本我、自我、与超我。人的本我即“潜意识”本能欲望,包含了所有为法理、道德所不容的本能欲望,有观点谓之“人性本恶”。人的自我即被现实化的“本我”,受现实世界规则的束缚,遵守所处环境下的道德法则。超我即“道德化”的“自我”,自觉自愿拥有“知善恶之心”,不再受束缚,而是自由的且愉悦的。

    艺术从根本上尊重的不是某时代下的道德准则,例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主角越狱的行为并不符合道德规范,但艺术尊重“知善恶之心”在此有所体现,影片表现的实际是一个无辜的人对于自由和公正永恒的向往。这正是“艺术超越道德判断”的表现,艺术仍尊重道德的根本精神,不会忘记“良知”的呼喊。但也并非道德规范的说教者。

    2017.11.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概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ne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