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部我追了N年才完结的漫画/动漫,名字叫《猎人》。这部漫画可真是让无数粉丝又爱又恨,爱的是奇妙精致的世界设定、各种意义上都超帅的人物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情节。
恨的当然是作者十几年如一日的拖稿和挖坑恶习。
但不管富坚义博这位坑神拖了多久才最终把这个神坑填完,也丝毫不妨碍无数人对这部漫画的爱。
临近结局的篇幅,有个情节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在猎人协会会长选举进入胶着状态时,男主的父亲,传奇人物“金”,提出了几个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极其过份——他要求大家选他做会长。
结果第一条被各路大神无数口水否决。
后来同僚问金,明明知道没人会同意选他当会长,为什么还偏偏提这么雷人的要求,这不是白费精力吗?
金意味深长地笑了:“所以我才故意把这个放在第一条啊,这样他们才会更容易接受后面的条件嘛。”
2
最近蓦然发现,在知识型IP营,也有金那般厉害的人物,不过这位是把智慧用在了家庭生活中。
这是一位辣妈,有次聊天提到她儿子头一天晚上哭闹着要看动画片,说什么也不肯离开电视机,弄得她很是恼火。
不过想一想发火也不是解决办法,于是灵机一动,问儿子:“你是想要妈妈给你读《小飞侠》的故事呢,还是《长袜子皮皮》?”
这两本都是这位小朋友最爱的画册。
结果小朋友当场愣住,皱着眉想了半天,说:“长袜子皮皮吧……”
说话的时候鼻子一抽一抽的,眼泪还没擦干呢。
3
心理学中有个现象叫“算法厌恶”,来源于计算机算法应用时遇到的一个现象——
由计算机用算法判断出来的患者病情,比心理治疗师准确得多,但治疗师就是不喜欢用采纳计算机给的算法结果,总觉得自己比计算机靠谱。
这种心理可以解释为——凭什么你说什么我就得选什么?我偏不选,我就要自己掌握控制权。
所以小孩子容易对家长的命令语气产生逆反心理,妻子越是控制欲强丈夫越想挣脱,推销员越是急切地想卖产品客户就越不买账。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控制权”的情结。
4
虽然大多数人都会有“算法厌恶”的心理,但稍微改动一点点,他们就会从厌恶变成接受,这一点改动就是,给人们一点点“控制的错觉”。
什么叫控制错觉呢?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朝三暮四”的猴子。当你直接通知猴子,每天可以吃七个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的时候,猴子们很不高兴,因为需要接受别人的安排,这是“算法厌恶”。
但是当主人假装听取猴子的意见,改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后,猴子获得了一种虚假的控制感,于是欣然接受。
在“算法厌恶”的基础上,只要稍稍做一点点改动,就可以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那就是给人留出很少的一点空间,让人产生一种“控制的错觉”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地都在与“控制错觉”打交道。
为什么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让他选择A或B,客户就更容易购买产品?为什么不管你的文案写得多么完美,拿到老板那里都一定会被改掉几个地方?为什么商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会卖得更好——哪怕其实可选范围只有一点点?
人都需要一点控制感。你生硬地替别人决定,对方就会有逆反心理。如果你稍微给他一点控制感—— 哪怕仅仅是个控制错觉 —— 他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决定—— 啊不对,应该叫“建议”。
——万维钢《精英日课》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