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想必你很熟悉,可是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这句话竟然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论语》中的《八佾(yì)篇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是一个家族,这个家族是鲁国的三大家族之一,是鲁国国王鲁桓公的儿子的后裔。这国王的儿子建立的家族其实都是皇亲国戚,那就是鲁国最有权势的人。
鲁国呢是诸侯国,春秋各个诸侯都得服从一个人,那就是天下共主周天子。那时候各个阶层的礼制都有规定。这“佾舞”是祭祀祖先的舞队之礼,就是天子可以用八佾舞,八八六十四人的舞队。而你诸侯呢,低一等只能是六佾舞,就是六六三十六人的舞队。
周朝春秋时期周天子式微,对于各个诸侯已经没有了控制力,只是名义上的共主,礼崩乐坏。孔子说鲁国的季家竟然用天子祭祀之礼,这是目无礼法,都能这么干了,他还不有什么干不出来的?果然不久季氏就叛乱,反杀鲁国国王,鲁国大乱。
不忍其实是不忍之心。君子对不该做的事,不敢去做,就是不忍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