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里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写出了人生常态。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上的千头万绪,身体上的大病小恙,感情上的磕磕绊绊,这些烦恼无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我们快乐的时候,往往觉得阳光明媚,时光飞逝,而痛苦的时候,常常感觉心情糟糕,日子特别难熬。那么,当遭遇痛苦时,该怎样面对呢?我们不妨读读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对痛苦做了耐人寻味的诠释。
《活着》从两条主线,两个层面对主人公富贵的一生做了全面深刻的剖析,讲述了他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如何在困境中求生。
第一条主线,是大环境,是历史层面。富贵穿越了中国五十年的历史,经历了战争年代,“大跃进”,直到文化大革命。
在战争年代,富贵糊里糊涂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死里逃生幸存下来,遇到解放军,得以返回家乡。在“大跃进”时,砸锅凑铁,大炼钢铁,差点烧了得以栖身的草房子,集体食堂散伙后缺粮,艰难度日。文化大革命时,亲眼目睹队长被无缘无故拉到城里吃了三天拳脚。富贵的战友春生是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打成走资派,不堪忍受折磨,上吊自杀。富贵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学会了如何生活。
这些都是大苦难,是中国历史的烙印,那个年代的许多人饱受着同样悲惨的苦难。余华用貌似冷漠的语调平静地描写了一副动荡不安的历史画卷。这幅历史画卷的基调就是苦难,让人近距离触摸着那个年代,不禁悲从中来。
第二条主线,是小环境,是感情层面。富贵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孤独落寞的晚年只能同一头老牛度过。
一个把父亲活活气死的浪子,回心转意后安生度日。可生活并不让他安生:善良懂事的儿子热心献血而死,幼时失语的女儿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女儿死后三个月,久病卧床的妻子也黯然离去,女婿干活时被水泥板夹死了,就连小外甥苦根也吃豆子胀死了。
家人一个个先他而去,揪心的生死离别一次次降落在富贵身上,这些悲剧的发生让人痛苦不堪,每一次灾难都是对富贵生活意志的考验。余华用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缓语调包含深情而理智地讲述这些人间悲剧,带动着读者也以理智的头脑来阅读来品味,就像富贵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一样平实中富含理性。
读完全书,深切地感受到富贵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恰似一杯苦酒。但苦酒虽苦,细细品味,依然会品到丝丝香甜,诚如他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的苦难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