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句话很多人从小就听过,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不断的强化下去,这也许就是一生最好的活法。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从小的兴趣全被应试考试给磨灭了,到了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后,又被现实的生活消耗了太多精力,越发没有机会培养兴趣了。在感叹人生之余,他们总认为如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就会像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一样,变得无敌。他们把兴趣想成了一种天赋,一种运气,一种冥冥之中的天意,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灿烂就是因为没找到所谓的兴趣,这种想法给自己无趣的生活找到了一种安慰和寄托,也把自己进一步定格在了当前的生活状态之下。
但实际上,兴趣并不是一种运气和天赋,而是一种能力,迟迟没有找到兴趣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这项技能。 那些生活的有趣的人,往往是下意识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而我们大部分人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让自己活的有趣。接下来我们就将详细叙述如何获得这项技能,但在此之前,首先要分析下兴趣从何而来?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情绪,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大家知道,人是很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的,而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区就意味着你停止成长了,这明显会阻碍整个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大自然为了让人类有更多的可能性,就演化出了兴趣这种情绪,它能促使你对那些未曾尝试过的东西感到兴趣,这样就给你了足够的动力去尝试新的可能。
既然兴趣是一种情绪,并且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那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把兴趣培养的很好,有些人则没有培养出任何兴趣? 其实,培养兴趣这件事情也是有方法论的。
1 让自己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发展出感官兴趣
大部分的兴趣首先都是从感官上吸引你的,它从感官上让你更爽,你才更加愿意去接触。 例如很多人都喜欢美食,每次吃爽之后都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这些美食就是从口感方面在吸引着你,你越是沉浸并且享受这种感觉,你就越是对美食感兴趣。
2 在感官兴趣没有消退前,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感官兴趣可以升级到自觉兴趣
兴趣仅仅停留在感官层面的话,那你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被各种感官刺激吸引着,大部分人所谓的兴趣基本上就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而有些人则会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当他吃到美食之后,就会思考这个食品为什么能够做的这么好,是原料新鲜,刀工过硬,还是火候掌握得好。这些人在感官层面之上,自发的会去不断的进行研究,从而对这件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形成了自觉兴趣。
3 给自己找一个兑现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
仅仅到了自觉兴趣还不够,兴趣没有找到兑现的价值观,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就是把兴趣找到兑现价值的典型,他自己是一个标准的吃货,平时喜欢研究这些东西,最终把这个兴趣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拍出了让亿万中国人欲罢不能的饮食纪录片。崔永元在一次演讲中说,他们内部的人一直都知道陈晓卿是个吃货,但陈晓卿用一部片子向他们证明了全中国大部分人都是吃货。
可见,兴趣是一种能力,是需要用方法论渐渐培养起来的。缺少了自己的呵护和钻研,这些兴趣很快就会死掉,而如果一直把兴趣停留在感官层面,那也很容易被其他新的刺激所替代。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尝试从感官层面深入到自觉兴趣,最终找一个兑现价值的方式,相信通过这种方法,你一定会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