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周三。昨天下午听闻一货车司机检测出阳性,今上午再一次全员核酸。距上一次核酸才过了三天。大家已是处变不惊,没有了之前的慌乱。经历的多了,心就坚强了。人也是在经历中慢慢成熟的。
昨晚下班回来看到国宝班群里老师叮嘱让小朋友讲带回家的故事书。
进门我故作惊讶:“咦,源宝,新故事书?”
”是呀,妈妈。我们幼儿园的故事书。”
我翻了翻:”这么多故事!我都没听过呢!”
”我听过!妈妈,我给你讲!有不认识的地方你要和我一起讲。”
”好的,我们一起讲。”
……
不一会儿,群里发回了老师的反馈: “宝贝讲的很详细哦,认识的字也很多,要多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
我心里一惊,果然,其他小朋友都是指着图片内容,随意叙述。同事家二宝也在这个班,小女孩和源儿一样指着字读故事。可能是当老师的职业习惯,平时陪孩子阅读总是指读吧。这样是不是局限了孩子的想象力了呢?
我先自己探索一下。看了半天,下面的一段言论还是比较认同的:
指读就是错的吗?
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指读”是对的,但是我也不认为这是错的,我想说的是:对于任何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读书的妈妈,没有所谓的“对”和“错”的方式。因为“亲子共读”,最重要的就是两点:1,读书;2,共同读书。
有太多的父母眼睛离不开手机,甚至带着孩子一起刷抖音,也许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应该多读书,但是照着书单买了一堆书却没时间和孩子一起读。所以,能够花时间陪孩子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真的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够做到的。但凡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家长,都应该自信地给自己鼓掌。
我想对所有对亲子共读有误解的家长们说:“拿起书,搂住孩子,张开嘴,读就好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关于“认字”和“指读”,其实无非就是一个争论的点:一味想让孩子认字,是不是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问题是,视频中的妈妈完全没有要求孩子认字,只是非常正常的引导,而且一直在和孩子聊画面,聊内容,和孩子非常温馨的互动,孩子也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直和妈妈回应互动。
所以,这位提出质疑的妈妈,首先把正常的亲子互动,误认为是“过早指读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提出这种观点的,严谨的说,应该是:过早强制认字,有可能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强制,一个是过早,而导致的结果,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识字敏感期不一样,有的孩子在一岁半就进入了识字敏感期,在路上看到任何路牌,标语,都要求妈妈念给他听,那如果照这个理论,也得要强行制止孩子了?这不正是只看理论不管实际的刻板例子吗?
另外,说认字就会破坏孩子想象力的,我只能说,那是你不会教!
别忘了,咱们中文是象形文字!可以说咱们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一副最最神奇的图画!
“山”,画的就是连绵不绝的山峦,“水”,画的就是蜿蜒曲折的水流。而要说到文字的演变就更有意思了!
就像是“学”这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学”,上面是两只手,下面是一个房子的形状,表示人们合力兴学,建造学校。再后来这个字被加了一个“子”,表示在房子里培养学子,学子就是学生,这就是现在的“学”字来源。
当你不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孩子讲偏旁部首和文字起源,甚至和孩子一起尝试造字,一起聊聊仓颉,聊聊结绳记事等等等等,这才是最能启发想象力的一件事情,也是读书过程中特别大的乐趣,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什么都可以聊,不管是讲画面,还是讲故事,甚至是指读文字,都能聊得有趣、有意义。专家所谓的“指读”的弊端,那是针对家长没有东西可以延展,只能一味照本宣科。如果能做到指读的同时,还可以言之有物,那一定会极大地提升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只有当家长被所谓的“理论”所束缚,在和孩子一起读书时无法发挥想象力尽情畅聊,这才真的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想象力。
当然,孩子拿起书来就习惯读文字,而忽视了画面内容确实也有待于引导。今上午和源儿共读时我就改变了策略:玩角色扮演。他当风妈妈,我当风娃娃。
“呼——呼——”风娃娃鼓起腮帮刮大风喽!
”妈妈,我长大了,要像您一样去帮助别人!”
”好孩子,去吧!”源儿扮演的风妈妈摸摸我的头。
……太好玩啦!
关于“指读”,伙伴们有些什么实践经验呢?同时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论指导,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