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房对联闲话: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书房对联闲话: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作者: 流水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11:13 被阅读0次

    我们继续说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近人成都黄恺公(生平不详)所集的一副:

    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上联“若信万殊归一理”,大意是——从更高层面上看,万事万物间并不存在本质差别;

    下联“莫将有限趁无穷”,大意是——人的生命、精力是有限的,但人所追求的知识、财富、地位、名利、幸福、境界等等,则是无限的。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所以嘛,人固然要努力奋进、自强不息,但也要明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此联既讲了超然达观的境界,又讲了适可而止的智慧,也是一副很不错的座右铭。

    下面分别看一下出处。

    上联“若信万殊归一理”,出自先生的《濠州七绝·观鱼台》,原诗如下: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此诗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十月,先生36岁,当时正在去杭州赴任(杭州通判)的路上,途径濠州(辖区大约包括今天安徽的凤阳、定远等县,治所在凤阳),顺便去转了几个景点。

    濠州这个“观鱼台”,其名称源于《庄子》中那个著名典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梁”,就是濠水上的桥。这个濠水是淮河的一条支流,在凤阳东侧流入淮河。既然有庄子这个故事,那濠水边所建的“观鱼台”,自然就是最正宗的了。这也算是挖掘地方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吧。

    接着我们看正文。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大意是:

    如果对万事万物间的差异锱铢必较,那么即使是腹腔中紧挨着的肝脏和胆囊,也会像楚国和越国一样相差千里。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大意是: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代科学讲:所有物体都是由最基本的粒子组成的。从这些角度来看,万事万物还存在什么区别吗?争论“子非鱼”、“子非我”,还什么意义吗?

    整体看这一首诗,前两句讲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后两句讲事物间的相同之处。两者结合,才是认识世界的正道。

    东坡先生这首诗,没有计较庄子、惠子的是是非非,只是借题发挥、言所欲言而已。就好像《题西林壁》一样,即使不在庐山,也可以那样写。天下之山,又哪里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呢?人们常讲“唐诗言情,宋诗说理”,这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先生的《濠州七绝》中,还有一首《浮山洞》,写得也很超然: 

    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这首诗的大意是:

    大家都说浮山洞是神鳌的宫殿,洞中之水与大海连通、水面与大海同升同降。只可惜,我们人在船上、船在洞里,只能看见眼前这一点点东西。大家可知道——这大地虽然广袤无边,却是漂浮在水中的;而这承载大地的水呀,又都漂浮在更大的太空之中。

    东坡这说法,不知道出自哪一部古书。总之,中国古人的想象力也是不错的。

    看了这首诗,令人不由得又想起、先生被贬谪海南时的另一番感慨: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 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之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这段话的大意是:

    我刚到海南岛的时候,看着周围茫茫无际的大海,愁眉苦脸,自言自语:“啥时候才能从这个岛上逃出去呢?”后来转念一想:古人曾讲,陆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海中,中国在少海中。如此说来,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哪个不是生活在岛上?我有啥可愁的呢!

    往地上泼一盆水,一只蚂蚁扒着草叶漂浮起来,心惊胆战地不知道会漂到哪里。过一会儿水干了,蚂蚁跑下来见到同类,眼泪汪汪地说:“我的妈呀!差一点见不上兄弟们了。”你说呀,这随着小草漂浮在“茫茫大水”中蚂蚁,哪能料到一会儿又出现四通八达的大路了呢?

    大家看,这就是那个既能“跳出三界外”、又仍“常在五伦中”的苏东坡。政敌要想在物质上折磨先生,这个可以;但要想在精神上折磨先生,那真是痴心妄想了。因为先生的境界,和那些政敌们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好了,我们接着看下联“莫将有限趁无穷”。这一句出自先生的七律《登玲珑山》,原诗如下: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先生38岁,正任杭州通判。这次去辖区的临安县检查工作,顺便爬了爬县城西侧的玲珑山。

    玲珑山海拔353米,不算高,但两山陡起,似双龙盘旋,也很壮观。首联“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说的就是这。

     颔联“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大意是:稻田无边,但见翠浪翻滚浮动;碧山玲珑,时有白云飘荡穿萦。这里的“罢亚”,古人注释为“稻多貌”;之所以说“红罢亚”,可能是当时这一带种的是赤芒稻,稻穗是红色的。

    不过这个“罢亚”,总感觉有点怪怪的:不知道是当时的方言?还是有别的什么典故?暂存疑与此,以待来日。

    颈联“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大意是:三休亭这个地方,高度、地形、角度都很好,最适合赏月;玲珑山自下而上,盘曲有九折之多,清风吹过时左绕右绕,好像都绕不出去了。这里“巧贮”二字用得极妙,似乎是好山将好风给贮留住了一样。

    大家看,自首联、颔联以至颈联,先生陆续写到“苍龙”、“盘盘”、“碧玲珑”、“九折岩”,都在说此山的盘旋曲折。看来山名“玲珑”,确属实至名归。

    尾联“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大意是:虽然实在有点爬不动了,但眼前风景也更美了。仔细想想,这天下的美景也太多了,即使精力再旺盛、身体再强壮,你又能欣赏到多少呢?所以说呀,不管干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哟。

    不过,反复读这一首诗,总觉得个别辞句难免生涩、不够自然灵动。这里斗胆改几个字(见加粗字体,左为原诗,右为修改),是否妥当,还请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

    何年僵立两苍龙,何年天降两苍龙,

    瘦脊盘盘尚倚空。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翠浪舞翻红罢亚,

    白云穿破碧玲珑。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三休亭上宜玩月,

    九折岩前巧贮风。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脚力尽时山更好,

    莫将有限无穷。莫将有限无穷。

参考书目:《苏轼诗集合注(冯应榴)》《苏东坡传(林语堂)》《苏轼年谱(孔凡礼)》

相关文章

  • 书房对联闲话: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我们继续说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近人成都黄恺公(生平不详)所集的一副: 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

  • 清凉南书房(8/21)

    东西融会油墨香, 闲话古今南书房。 莫羡宋时颜色好, 风光霁月自清凉。 祝贺杨建勇老师新书《午后南书房》热卖,杨老...

  • 随感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 【六年级 余梓滢】抓住特点写人:“闲话姐”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可我们班就有一个爱传闲话的“闲话姐”。 一次,我那没有心机的妹妹将...

  • 【秋老虎之感遇】

    楼头连夜热无风,汗湿衣襟君可同? 若趁微凉骈一句,莫将蝉韵寄吴中。 #飞云##未名# 2016.8.20

  • 2019-02-13

    凤归云 遇新春,往年旧事莫心焦。趁又闹时,...

  • 分享:文豪书房对联

    我国文人书房,最能反映他们的精神,追求,人品,学识等。书房对联,就是最好的观察“窗口”。 一、陆 游: 万卷古今消...

  • 书房对联

    书房对联 上联:勇排学海千层浪 下联:敢跃书山万仞峰 上联:洗砚新添三尺水 下联:藏书又布五重峰 上联:珍藏今古书...

  • 青春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青春是人生最美丽的阶段。如果你好好...

  •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房对联闲话: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ig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