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坟

作者: 双心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2-18 12:17 被阅读0次

    今日大年初七,雨水节气,祝大家吉祥,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今天和各位朋友们分享一下“坟”的故事!

    说“坟”先说“书”。

    说,书的出现,让人衍生了阅读书的乐趣,美美的看一本自己钟意的书,好大幸福!可是,大家有了解过中国最早的书是什么吗?告诉大家,是《三坟》,《三坟》也是失传的书。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乾隆年间有一个才子,叫袁枚,就是买了曹学芹他们家大观园后改为随园,自称为随园老人的那个袁子才,官儿当的很好的却挂印归山,收了一帮徒弟读书讲学,过得自在安然。

    他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幅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取自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佳句,下联自称才高八斗,读尽天下藏书。

    世人都很好奇,究竟什么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呢?当时有个名士叫赵翼,他是乾隆二十六年的探花郞。看到这幅对联后去了随园,向袁枚借阅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你不是读遍了这些书吗?现在让我也读一下吧。袁枚双手一摊,无可奈何地把对联拿下了。

    诸子百家、竹书纪年、史记。他们的来源或者说历史资料来自哪里?

    其实,中国古代一直有一套完整的历史材料系统,从上古伏羲到黄帝尧舜禹时代,一直记录到西周。

    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这些历史材料散落民间。

    东周散佚的这些材料的统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王赞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春秋楚昭公时代这些材料是存在的,昭公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16-前489年,约2500年前,“是能读”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别人读不到。苏轼《李君山房记》有一段话: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什么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索九丘与今日论述内容关系不大,故暂不述。

    《三坟》、《五典》等这些历史资料的散佚,造成了中国上古历史到先秦之间出现了一个空白期。

    也可以说《三坟》《五典》失传了,《三坟》失传了。

    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的碎片中拼凑一些记忆,下面是我对“三坟”的拼图。

    《三坟》统称古易经,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是《周易》,是不完整的《易经》,只是《易经》一部分,或者叫第四部分。前三部分叫《三坟》,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依次是伏羲、神农、黄帝时代所做。

    对不起,耽误了大家宝贵的时间,下边进入主题,开始“说坟”。

    “三坟”分别是谈形、气、山的,也就是《乾坤易》论“形”坟,《归藏易》论“气”坟,《连山易》论“山”坟。

    什么是坟?这个字我在易县老家思考了三年,如果再往前倒,是从2010年开始。

    我以前的理解是错的,或者不完整的。太早的理解就不说了,只说近两年的理解,比如我曾经以为,因为较早的文字是刻在“陶器“上的,“陶”当然是“土”做的,比陶文再早的文字,可能是拿个树枝什么的直接比划在土上的,因此“坟”这个字,隐含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文字的雏形的物化载体最早可能是“土”,此后才有石文、陶文、贝壳文、甲骨文、金属铭文、竹简文、造纸文等等,故“坟”,“土中的文字”,有追溯人类文明和文化起源的意义。

    近三个月我开始更深入的和这个字接触,也可以说脱离“感受”和“感知”的层面,尝试直接和这个字对话。

    前天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她说“谦”卦就是“隐藏在地面下的大山”,接着说“因为太雄伟了,雄伟到象大山一样,而后隐入地面看不见,这是真“谦”。

    常一不变而又相似相续的思考延续了两天,今天早上对《连山易》似乎恍然大悟,原来《连山易》比喻说一个“象“,或者说“相”,谦虚到了极点,巍峨的象山一样,但是却隐入地面看不到,类似于即山即隐。

    姑且模拟一个画面,约万年前的某一天,先祖伏羲氏站在河西走廊的某一个开阔地,比如说天水,向西望去,因没有近现代高大建筑物等阻隔视线,远处800里的祁连山蜿蜒起伏,若现若隐,似乎从地底生出,又似乎潜入了地下……。

    《乾坤易》说形坟,《归藏易》说气坟,《连山易》说山坟,“坟”就是古易经的图腾精华,形坟说生养,气坟说生长,山坟说生发。大山生发功德巍峨隐入地下不见,地面下所有这些特质的山都连着,“连山”多美。

    我们老祖宗多伟大,把“创造、维护、升华”的学问总结整理出来,留给我们后代子孙叫我们好好活着叫“坟”。明坟见安,当下即解脱,不必执着活着为啥,不必执着死后去哪儿!当下,长养好自己这个身体,精彩的活着,活出生命的精彩、生命的绚烂、生命的自我,以对得起老祖宗留下的这个“坟”字!

    无怪乎这么多人守坟,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断,尤其在封建社会,多大的官员父母去世,都得“丁忧”“守坟”,有些王朝的制度甚至规定官员“守坟”三年。

    难怪这么多人守坟,守出了孝子、守出了达官、守出了巨商,守住了手艺、守住了文脉、守住了家山,守出了儒、守出了道、守出了真如。守坟守乾坤、守归藏、守连山三坟,守“连山易“坟即是守谦,“守谦”能“通神灵”、“通如来”、“通大儒”、通家国、通天下、通万物……。

    后序(唐末隐士作)

    《传》曰:《河图》隐于周初,《三坟》亡于幽厉,《洛书》火于亡秦,治世之道不可复见。余自天复中隐于青城之西,因风雨石裂,中有石匣,得古文三篇,皮断简脱,皆篆字,乃上古三皇之书也。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参考书目《山海经与古易经》.高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ig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