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到东汉初统治者对统治政策的探索过程

秦到东汉初统治者对统治政策的探索过程

作者: 巧巧嬢嬢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19:56 被阅读0次

          秦朝到东汉初年有着长达几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统治者们在不断探索者国家的统治政策,以达到更好地统治国家的目的。

            从政治方面来看,自秦朝秦始皇开始,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一方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度,另一方面也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该制度保证了国家的和平稳定,给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是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权利几乎全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决策的失利等极易导致统治者的昏庸和暴政。于是有记载“伐无道,诛暴秦”和“天下苦秦久矣”等对秦朝统治的控诉。反观汉朝,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同时由于新政权建立还不稳定的原因,国家处于民生凋敝的状态。西汉的统治者吸收“黄老思想”,施行“休养生息”政策,该政策符合西汉王朝的社会现状,有利于凋敝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对安定和发展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当然也存在着弊端,过分宽松的政治环境,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致使匈奴的入侵,这也是汉武帝时期攻打匈奴的伊始。

            另外,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秦到东汉初年统治者也在循序渐进地探索着。秦朝时期,为了避免西周后诸侯割据威胁中央,开创了郡县制。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在西汉建国之初,刘邦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认为秦始皇不分封子弟以藩辅,致有“孤立之败”;因此,在“汉承秦制”承袭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他对地方的行政制度,采用了“郡国并行制”,增强了各国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主动性。但郡国并行制助长了诸侯国壮大,使诸侯国势力不断膨胀,威胁皇权。到了汉武帝时期,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将土地分给子弟,分封子弟为侯,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也巩固了皇权。

            可见统治者在不断探索,尝试,发展和完善着各个政策的不足。

            从经济方面来看,秦始皇有着巨大贡献。他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秦半两钱的使用,促进了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后世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铁官营的提出,解决了汉武帝中期的财政危机,为长年征战匈奴提供了经济基础。

            从文化思想方面来看,自秦朝到东汉初年对于政治的指导思想一直在改变。商鞅变法开始,法家思想就逐渐在秦国生根发芽。在战国那个波诡云谲的战争年代,只有法家才能有效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实现统一。然而,秦统一中国后,将这一地方性政策迅速推至全国,法家思想原来没有显示出的自身的问题和不成熟被放大了,而统治者又没有适时调整,逐渐使秦国走向了覆灭的边缘。到了西汉时期,人们经历了秦朝的严刑峻法,法家思想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的国家,民众也因为遭受苛政的压迫需缓解和休养生息,于是汉初采用了道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黄老之学”中的“无为而治”进行休养生息,调整国家。但是长时间以后,过于宽松的社会环境,致使官员百姓随意性突出,不利于统治。于是乎,汉武帝为了推行他的大一统,选择了有利于统治的儒家思想遵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作为正统思想。另外,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如其中的君权神授等,迎合了汉武帝的统治思想,所以被大力推崇,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封建社会2000余年的正统思想。而这一切都是这期间统治者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伟大尝试。

            总之,在秦到东汉初年这一历史阶段,统治者都在为了更好的建立统一政权的国家而努力着。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启发:国家统治政策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历史,才能让朝代历久弥新。另外,要符合本国国情,根据时下的社会环境制定相应的国家政策,才能使国家发展更加繁荣。而至于我们个人,要学会变通,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得到进步,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到东汉初统治者对统治政策的探索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ir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