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两个学生这次作文写得很好,在班上作为范文读了。课后让她们打成电子稿发给我,准备修改一下帮他们投稿。
一个孩子当晚回家就立即打好发给我了。(其实现在打电子稿很方便,只要对着手机读一遍,再稍微修改下错别字就行了。)
另一个孩子等了几天也没发来。在班上暗示了一下,表扬那个当晚就发的学生,说她效率高。
可又等了几天还是没发来。我只有主动加她家长微信,让她家长趁假期时催她一下。
结果一会儿就发来了。只有这篇文章,别的什么话都没有。
两相一对比,自然对第二个学生有了些想法。第一个学生不仅发得及时,还说“麻烦老师了”,等我修改好再发给她看时,又再次说“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虽然只是简单两句话,就让人觉得这个小孩很有礼貌,素质高。
在学校,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世。由此我讲了两个故事给他们听。
一个是现在班上一个学生,成绩很差,几乎天天被老师批评,但她每次见到老师都主动问好,偶尔还会送个糖给老师吃吃,天天笑嘻嘻的。我说,这样的孩子不记仇,即使现在学习成绩不好,但老师很喜欢,因为她很阳光,以后走上社会也会很快融入。
另一个是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二十几年前,有一回学校放假,我和她一起从另一个城市回家。到镇上车站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提前跟我爸爸打过电话,所以我爸爸在车站接我。她也说过,但估计太迟了,并没有看到她家长。
一出车站,她看到我爸爸,愉快地喊了声:“叔叔好!”我爸爸很开心地回应了,然后问:“这么晚了,你怎么回家?”她说:“没事叔叔,我跑回家。”我爸爸又问了句:“你家住哪啊?”“**村”“那么远的啊?”我爸皱着眉头说。“没事的叔叔,我慢慢走。”“我送你吧,都是同学。”我惊讶地看着我爸爸,他似乎把我忘了。我爸掉头对我说:“你在这等我一会儿,我先送下她,天这么黑了。”
等我爸骑摩托车再回来,已经是二十几分钟之后了。
我笑着问我爸:“今天你怎么这么雷锋的啊?”我爸也笑着说:“人家张口一个叔叔闭口一个叔叔,我怎么好意思让她一个人跑啊,举手之劳嘛。”
那时我就知道嘴甜的好处。表面上是嘴甜,实际上还是情商素养的问题。
学生还是孩子,在家里有些家长可能并不会关注到这么多,总觉得自己孩子什么都好,在学校,老师还是要教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