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旭
佛山的夜,突然刮起了一阵妖风。我从横店影城一睹《大闹天竺》真容归来,冷成了二堆二维码。
在网络暴民、网络良民众口非非之下,《大闹天竺》豆瓣评分3.0,差评已成事实,石头怀孕也改变不了这事实。
宝宝老师也在电影上映后不久宣布:两年内不再当导演。
雨,这么大;风,这么冷。我想去看看被主流看差、引发宝宝断臂2年不导的《大闹天竺》,究竟有多差。
其实,还好。
至少,不管你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四只眼还是透过指甲缝五只眼六只眼,《大闹天竺》里在以乳神柳岩为领导的、一堆堆比《肉蒲团》更安静、比《东京热》更优雅的D罩们,你看与不看,它们都呼之欲出地闪烁在那。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本就是冲着很多作品的低级趣味去的。至少,《大闹天竺》里的酥胸,在以印度舞为印度风情代表的武装下,显得更没那么发廊妹,反而略显媚而不俗。
至少,《大闹天竺》最后一句“特别鸣谢六小龄童”,安抚了猴年我万万网民“春晚不邀请六小龄童”的众怒。一部电影,能主动、或是顺带捎上观众情绪,还算是有点良心,有点用户思维。尽管这种“用苦良心”没有变成多大的卖点,却多多少少弥补了许多“猴粉”的遗憾。
至少,《大闹天竺》在设计剧情的时候,“唐森”他家的房地产集团,没有因为“武空”的善良,而“最后他们过上了愉快地生活”式的留住了“武空”的小房子。在整部影片的“低级趣味”中,这仅有的一点逼格,幸好因为房子最终被拆而表现出了真实感。现实生活中,房地产公司、拆迁队,岂能因为房主没钱买房或其他原因,而停下暴拆的魔抓?
至少,《大闹天竺》又给了许多段子手灵感。比如,影片中“哪怕你说石头怀孕了,我也相信”、“他们摔成了一堆二维码”等金句,后续又新生了许多网络语言。可能现在网络上已经盘点出了《大闹天竺》里面的段子集,而这,必将给段子手们带来很多新料,未来的表情包多了些新尿点也说不定。
要说吐槽点,那也是一键难书。
比如,最大的槽点,那就是刚看没几分钟,《大闹天竺》的轮廊就出来了。它就像一部杂交片,有《西游记》的“取经”剧情,有《人在囧途》和《唐人街探案》的大量笑场,有岳云鹏式语言类节目的春晚味儿。但是,“西游”的宏大在中国观众心中是极其庄重的,而“大闹天竺”却轻浮了这种宏大。《大闹天竺》的“创新”,没有摆脱几部影片杂交而出的印象,这自然就就给了观众以“东拼西凑”的炒冷饭之感。
比如,唐森带着武空去印度取遗书的路上,武空把带不上飞机的鞭炮,在出租车上顺手就点上了,这一情节,让人立即就想起《人在囧途》中,徐大脑壳与宝强老师上飞机时,宝强老师把带不走的牛奶现场喝掉的情节。影片中大量的笑场为“旧笑”,鲜有“新笑”。再好笑的事儿,听多了就不好笑了;再好笑的场景,一再重复,对于观众来说,便就无感了。国产喜剧大同小异、不断重复的笑料,拉高了观众的笑点。
比如,整部影片在笑场贫瘠的情况下,大量依靠小品和相声的“语言笑点”来烘托气氛。不知,宝强老师在导演这部电影的时候,是真没料了,还是为了照顾岳云鹏的情绪,以至于要依靠堆砌幽默的句子来撑场。《大闹天竺》由于过分地堆砌语言的笑点,使得笑场牵强、刻意、笨拙、粗犷。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只能像一双手挤奶似得,把笑容挤出来。这样笑起来,很累。
比如,《大闹天竺》好像请了个假陈佩斯。陈佩斯已有多年没上春晚,想必影片中陈佩斯和六小龄童,是许多观众的情节。但让观众满脸大写的尴尬的是,陈佩斯在整部影片中,却跨界地站在了“慈父”的角色上。岳云鹏、林永健、宝强都在“笑刃”上,陈佩斯却……这不免让人产生“陈老师这是站错队了?”的疑惑。演慈父形象的角儿大有人在,而观众想要得到的,或许是陈佩斯的笑声,而不是眼泪。角儿的“牛头不对马嘴”,更凸显了《大闹天竺》的“拼凑感”。
比如,六小龄童老师在以“武空”之父的角色出现,本该功成身退了。但在片子结束时,六小龄童老师却再次以美猴王的身份,携手“武空”飞上云霄,这让人大跌眼镜。宝强的用意,观众皆知,不过是为了让观众再过一把美猴王的影,也为了替代观众表达对六小龄童的敬意。但是,本应该呈现的神来之笔,却因为情节的突兀和脱节,造成了画蛇添足的效果,脸上该长得美人痣,却长成了化脓的痔疮。
最后,把“再接再厉”四个字,送给第一次拍片的王导。
尽管,在勾魂的胸堆闪烁下,在陈佩斯、六小龄童、柳岩、岳云鹏、黄渤等大腕的撑场下,在观众马蓉情绪的温暖中,《大闹天竺》差评如潮。但,不想当班长、排长、营长的许三多,不是好王宝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