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跟我说:感觉你最近状态挺好的呀。
哈哈,我也觉得是。
如果,你以为是我最近事情做得比较顺利,才有如今“状态好”的表现,那我告诉你,不全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不断的把学到的NLP运用到自己身上。不得不说,我的改变是从跟豆姐学习NLP开始的。我想,当你看到这,你肯定在想:挨去xi nao 了吧。
没错,还被“洗”得挺有效果的,你想不想知道?如果想,就请继续往下看;不想,那就到此结束吧,嘿嘿~
分享1——自我觉醒
我还记得,NLP的第一堂课,是打开对自己的认知。就是回归自己的小时候,看看小时候遗留下来的一些创伤和痛苦,是不是造就自己如今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一面。比如,不自信;比如,缺乏安全感。
在豆姐的引导下,(催眠模式)脑中的画面进入到了小时候:一个焦虑恐慌的小女孩跪在黑暗的楼道里,望着楼道间挤进来那微弱的光,跟菩萨祈祷待会回家不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能好好的吃一顿饭。这时,楼道间出现了一个大姐姐,一脸心疼的看着楼下跪着的那个女孩,她们在对视,大姐姐对小女孩说:别怕,我会保护你的,我们一起向前走吧。小女孩起身牵着大姐姐的手走了,脸上还带着微笑…
嗯,那个小女孩就是小时候的我,而那个大姐姐就是现在的我。醒来那会,我终于明白,安全感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我泪流不止,情绪在缓缓回落的同时,内心是舒畅的,一个有力量的声音在心里呐喊: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就这样,我的自我认知之门由此打开,这就是NLP的魅力,你觉得可还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1863/68bd885bf216d04a.jpg)
分享2——父母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你还记得吗?在这分享我觉得最受用的一个点,没有之一———父母篇。
说到父母,我们会不会都觉得“别人家”的父母比自己家的好太多了!哈哈哈……恭喜你,因为你并不孤单,很多人都这么认为的。知道我家那点事儿的朋友都知道,我的童年并不算很美妙,以前我有在心里怨过他们。
当老师讲到父母这个话题时,她说过这么一段话: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用的很多电器都是有说明书的对不对?说明书上是不是把使用步骤,常见问题都给写明白咯?好的,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你有自带一本“说明书”来给到你的父母,告诉他该怎么养你吗?没有。
我们的爸妈生我们那会是不是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即没说明书又没经验,怎么办?咋养?是不是就靠他们自己的认知,用他们觉得最好的方法来养育你的?没毛病,确实如此。所以,如果看这篇章的你也已经是为人父为人母的,我想你应该很能理解和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是的,你可以不原谅父母当年的一些做法,但你要接受,接受那个父母认知的事实。OK,这是在NLP里学到的“父母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1863/fb4ceff637dcd6c4.jpg)
分享3——孩子
说到孩子啊~哈哈哈,是不是新手妈妈都是一把辛酸泪啊?
1年前,我又何尝不是。不知道新手妈妈有没有这样的压力,看着孩子长大,自己就很焦虑。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了,感觉要教孩子的东西很多,希望他拥有的本领也好多,可是怎么办?有些东西自己都没整明白,怎么教?
那节说孩子的NLP课堂上,老师是这么开始的“我们人呐,都有五根“天线”(神经),分别是: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和视觉。我们每个人,在这五个方面的敏感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味觉比较敏感的人,他对味道就很敏感,尝一道菜他就能知道里面有几种调料,这类人适合做厨师。再比如有的人在听一段音频时,能很快听出音频里有几种乐器一起在伴奏,这类人属于听觉很敏感。”
所以,我们每个人天生都会有一根“天线”是很敏感的,就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于此同时,想告诉你的是,我们的孩子,天生也自带有那根最敏感的“天线”,这根天线也许和你的不一样,所以,千万别把你的遗憾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必须学弹钢琴,比如必须学奥数………等等。
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用心陪伴他成长的同时,要学会去发现或者帮他找出他最敏感的那根“天线”,并鼓励他去发挥它,变成他的优势、爱好或者更多。所以,你有找到你家孩子的“天线”吗?我还在努力挖掘中~~~
关于这一点,你有收获吗?要不要再分享一个日常跟孩子别说“不”的话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1863/4a2880698173d3fc.jpg)
分享4——你找到“不”字的替换词了吗?
说到日常带孩子,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不要跑!不要咬!不要爬!不要哭!…………等等。
我们先来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有人跟你说“不许抽烟”,你脑袋里出现的是什么画面?是不是“抽烟”的画面。所以这个“不”字并没有起到效果,对不对?
同样的,平时我们经常这么对孩子讲,是不是大多数时候孩子根本不会听,更不会停下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语言指令发生了错误的引导。那该如何说呢?
嘻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换个词试试看。举2个例子。比如:不要跑!我们可以说:慢慢走;不如:不要吵!我们可以说:安静。正确的指令,会让孩子更能明白自己当下的行为。
所以,你今天还在对孩子说“不”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1863/5ccd938ffc50ecbb.jpg)
好长一段时间,一直想吧NLP是什么分享给身边人,一直没想好怎么分享。不知道,这样的小故事你会不会喜欢,会不会对你有一些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