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县城口腔诊所的实习,突然能明白,也算是开始真正理解:书本理论和实际会有不匹配,适合就好。
之前总有一股拧巴劲,觉得所有操作应该按流程来,不然就是不规范,不算好医生。之前实习一年,所接触到的患者十分配合,也不太用考虑到花费问题,所以关键就在于自己的技术和对自己的要求,那个时候虽然器材比较落后,但始终要求自己,用现有资源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
那个时候,总会觉得换个器材更好的,更高端的,就没有问题了,甚至觉得,去个高端口腔诊所,只需要考虑到沟通和技术问题。为何自讨苦吃去公立医院和小诊所,去给讨价还价的患者治疗,还有被打风险。
经过这次,我开始思考,之前本科学习,见习,实习,总会觉得有些患者不可理喻,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不肯按照我说的做,甚至会觉得那算了,自作自受好了。现在才知道,任何职业(除了国家强制机关),医生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只能影响,不能决定。如果想改变,那只能想办法,通过改变看法和感受。如果已经说清楚讲明白,对方根据自身情况,不能接受最好的方案,那就选折中方案。
比如对于老人家来说,美观没那么重要,舒适和价格更重要,那么根据对方要求,选个还行的方案就可以。不是不可理喻,而是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但也要注意原则,有很多患者因为认识不够,牙齿一疼就想拔掉,如果评估可以留,那这个一定要把握好,尽可能耐心讲清楚。每一个人群都有匹配的供给者,需求不同,供给不一样。
我之前一直不明白陶勇老师,为何不去高端私立诊所,而是一直在三甲,最接地气的地方,后来还被砍了。当然,三甲里也有很多不那么让人满意的医生,本来人各有坚持,鱼龙混杂也是常事。我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去高端诊所,给中产阶级及以上服务。我只是隐约觉得,厉害的医生,到最后会修炼成,不再按照收入高低省事与否,来判断要不要做,而是更多体会到人,体会到专业本身与人契合的道。临在当下,说的大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平衡。
慢慢的,也开始放下对伤医的恐慌和愤怒,不是麻木,而是平常心看待,也平静看待医生的周期和待遇不匹配……人各有志,人的一生职业事业也有阶段。“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说的大概就是平常心吧。
与其纠结抱怨,不如平常心看待事实,想办法综合可以用的资源,让自己过得好些,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帮一把其他人,就很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