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与不争,看结果也要看过程,更要看时机。#每天一点心理学#
话题:#被误解和诋毁的时候,该不该据理力争#
看到这个话题,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那段经典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有人从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消极的一面。所以,面对被误解和被诋毁的时候,到底该不该据理力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求一个结果,那结局就很明显了,输了是输家,赢了一样还是输家。
面对被误解和被诋毁,首先是要找到原因所在,为什么会被误解?为什么会被诋毁?前因后果是什么?主要矛盾是什么?争赢了结局会怎样?争输了结果会如何?不争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都还只是最基本的考虑因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想都没想,争赢了也是输家;想清楚了,不争也已经赢了一半了。
剩下的另一半就是争与不争的过程和时机。既然是要争,那多半就是想赢。那是不是要考虑怎么争?什么是有利条件?什么是不利因素?是不是要了解清楚?不打无准备之仗,即便输了也能心服口服是不是?还有就是,现在不争,那以后争不争呢?如果不争那就没什么可考虑的了,如果要争,现在要做哪些准备?是不是要提前筹划一下?
争与不争,没有现在的该不该,只有时机上的对不对。面对同一件事情,现在可以争取一下和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可能在行动上是一致的,但准备上有所不同,那结局就不一样了。开始准备、准备中和已准备好三者谁的牌面胜算会更大就不需要在举证了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6517171/3ce3a9f226f8743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