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儿一顿喧腾的年夜饭结束后,一切又回归了平静,似乎感觉,年已经过完,在节日里有这样的想法有些悲凉,或有些荒谬,但我骗不了自己的内心。
初一全天打扫剩饭剩菜,为了一次久远隆重的仪式感,势必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大年初二,已没有娘家可回的女儿,也是苍白的一日。照例给丫头做了早餐,连带着中午吃的菜一并炒好了,没有客人来,没必要三盘六碗,吃剩饭的感觉实在让人发愁。
今天早晨是在一场令人满足的睡眠中清醒的,仔细听听,真的在过年吗?已经没有一点鞭炮声。马路两侧的商铺百分之九十拉下卷帘门,外出打工者回家和亲人团聚了,城市的节日也落入怆然空寂的、原始的静谧。
小时候,老人们嘴里的破五(大年初五要响一挂长长的鞭炮),游八仙(大年初八人山人海赶庙会),都是新春里重要的日子,而今天离初五还是三天,离初八还有六天,年才刚刚开始,除去老了一岁的尴尬,心中难起涟漪,其他和平日并无两样。
记得那时,奶奶订的规矩很多,别说我们这些孙辈,连父亲母亲都得照章执行。过年这几天不许说“完了”,不许说骂人之类的话,不许回家晚了,不许惹父母生气,甚至初五以前不许洗头发、洗脚,院子里的鞭炮屑不许扫掉。
那种对传统节日的敬畏,深深刻在她们那代人的骨子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传承,那时的年才有年味吧!
随着时间更迭,一切都变了,例如丫头吃完年夜饭就和她的闺蜜熬年去了,整夜未归,我也不得不放行,这些行为在我小时候是绝对不允许的。
要怪就怪岁月吧!是时间偷走了期盼,是时间隐匿了欢悦,是时间埋葬了青春,当经历过、承受过、遗憾过、从容过、失去过、拥有过……除了健康平安,什么都不需要了,哪怕是这个叫做“年”的千古绝恋。
闲来无事,两人也逗个闷子。他去楼道里吸烟,我逗他,去旅游吗?也不带着我,他笑笑,行程太短,一趟不到十分钟。我去公园散步,还得逗他,我去旅游了,行程需要两小时,他依然一幅不变的表情。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二十年前的观众看春晚,笑得那叫一个夸张,而如今的表情简直就是木讷。
不能怪观众啊,我也那么开心地笑过,它就是有笑点的,一众的东北演员往那儿一站,自带幽默自带笑点,作品也能捕捉到大伙心里,忙了一年,累了一年,借着春晚大笑一场,放松一下怎么了?笑过之后,来年重整旗鼓、披荆斩棘再战风雨。
生活实苦,我想要那样的大笑,如今连笑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看个春晚找不到笑点,走亲访友是一种程序,年只剩下沉寂的相守和无聊的琐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