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学校举办的创办书香校园,营造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的座谈会上,一位老师就阅读的价值引用苏轼的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网络上也有很多网友不约而同的还认同,阅读就像我们吃进去的营养品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他的味道,但我们读过的书,给了我们身体能量,使我们骨骼健壮精神矍铄。
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除去应付考试的需要,我们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每个同学的人文情怀。进而推动国民的整体素质。
熊老师是一个对学生有爱,给教育有担当的好老师。他对学生的爱是忘乎所以的。他的课堂是充满了人性关怀的。他将老师的身份定义为原主体。将老师的位置放在近主体与源客体之外。而不是做教材文本的搬运工,中间商,自己游离于文本之外。他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内心需要出发,从当前当下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一堂课。通过他个人叙述,我仿佛看到他在学生面前俯身倾听学生侃侃而谈的画面。学生们在熊老师的面前是放松的,是无所顾虑的,将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分享给身边人听。他们在同学眼中得到了欣赏的目光,赞美的言辞。他们也能在老师的点评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熊老师对学生的爱更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命名上。学生的发言,对我们普通老师来说,一节课下来恐怕记住的仅仅是个别优等生或者是学困生的词不达意的表达。而熊老师编著的一本书《生命语文中》,里面呈现的都是熊老师常态课中的教学实录,他可以一字不差的把每个学生的发言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单单是记性好的体现,是老师对学生爱的有力证明。因为爱学生,所以想要把师生共同品读课文,畅想彼此的想法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
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毫无功利的,打动学生的。多年以后他的学生也在往各大网站上,回忆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涯。并不止一次地感谢熊老师的为他们的倾情付出。不说是他们享受着被感动,就连我们旁观者也觉得热泪盈眶。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自愧不如。
熊老师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教育的生命线。他认为老师要无愧于站在自己的讲堂。不能仅仅为了拿份工资交分差应付一堂课。相反他对待自己的课堂更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熊老师对于教材课堂的把握是驾驭自如。他的自信和热情是有目共睹的。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用来交流。它是一种沟通工具。但是,没有学过语文的人也可以很好的与人交往。这就是在提醒我们语文,语文教育并不能止步于方法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平稳的渗透价值,关的塑造,感受力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