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有两家公司,两种想法。
公司A的想法是:用户来我这搜索,我要尽快帮用户找到信息,所以用户在我这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要尽快帮助用户去到想要去的地方。
公司B的想法是:用户来我这搜索,既然已经来了,我要让用户留下,找什么信息,我这都提供就好了,用户只要来了我这,最好就不要出去了。
你觉得以上两种想法,哪种更容易让公司走向成功?
答案是,两家公司都能成功。这两家公司,一个叫谷歌,一个叫百度。
如果你不幸创立了两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你都会过上普通人眼中衣食无忧的生活。
不过从公司的角度,你觉得哪家公司更能拥抱大江大海呢?
查了一下,目前百度市值4500亿,谷歌7.8万亿。而且百度已经跌出了互联网第一阵营,当年相提并论的BAT,现在腾讯市值4.6万亿,阿里3.9万亿。
百度做的是什么事情?你现在在百度上搜内容,搜出来的很多信息,都是来自于百度自己的站点内容,比如百度百科、百度问答、百度百家号。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广告,也就是别人花钱给百度,想要排在前面的。再剩下的就是少量站外的信息,其中有一些还是被专业人士通过SEO挤进去的。所以现在百度的搜索质量,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但是为什么还在用,因为其他的更差,Google很多人上不了。
可以看出百度采用的是大站内搜索的策略,用户来了,就用自己的信息把用户尽可能截流下来。
谷歌采用了另一种思路,你既然来了,我给你提供力所能及范围内可以找到的信息,找到以后,你该去哪里去哪里,尽量减少你在我这里的时间。这样一来,我就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搜索引擎,负责给你找好内容,然后找到的你就可以离开。但是这并不代表用户的时间不重要,Google做了Gmail邮箱,Google Calendar以及云服务等其他的产品,用户非常喜欢,最终还是把时间留给了谷歌。
这两个公司的案例给了我很多启发,对我做社群的设计也有影响。
搞商业的人,最害怕的是什么?用户不再花时间在你的产品上,而面对这种恐惧,一个思路就是那我尽可能把你留下,另一个思路是我只做好我该做的事情。
百度想给用户所有想要的,而且要自己来提供,但是现在如果你问问那些频繁使用搜索的,十个有八个会说,这些自制的内容,其实信息质量并没有那么高。也就是说,百度靠自己的力量,是搞不定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的。哪怕推出再多的自媒体扶持计划,最后还是会变成一场刷补贴的游戏。一群业内人士把每年百度的扶持预算瓜分完,凑合出一些质量一般的内容,拿到钱就完事了。
所以很多人用百度,并不是因为百度好用,而是因为其他的用起来更麻烦。
毕竟十年前谷歌退出中国业务以后,Google中文搜索方面优化的工作也会弱一些。
谷歌的做法更让我打开了视野。谷歌看上去并不担心用户离开,而是让用户尽快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看上去人是走了,但是另一个角度,用户的心却留下的。为什么?因为用户上搜索引擎,是想要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持续满足大量用户这条需求,那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商业模式了。而在用户心中,如果用户能持续在这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那下次用户想要找东西的时候,仍然会回来。假如你每次都能通过搜索找到你想要的,那你搜索的频次是不是也提高了呢?
我们也许不能说百度是错的,但是我们可以说,谷歌的路径也是可以成功的,光是这一条就足以给我们信心了。更不要说现在谷歌的市值已经是百度的近20倍了,谷歌毕竟还是比百度更成功一些。
你是想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还是来一个吃一个全部吃下来?你是更偏向于开放,还是封闭?这更像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不过现在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公司,倒是越来越封闭了。你在百度上搜不到淘宝,你在微信里转发不了抖音,你在微博上提公众号会降权。商业公司打打杀杀,最后其实是用户利益受到损害。商业公司为了竞争,总会有某家公司优先侵害对方的利益,最后相互伤害,就变成了公地悲剧。所以最后大家都不好过,就像上了一个超重的电梯,谁也不下去,谁也走不了。
但是给我做社群的启发是,如果你能做好专业的事情,你是不用包揽所有的信息源的,相反你只要带着大家一起去看好东西,也是可以的。
我见过很多同行,经过几年的运营,已经有了很多粉丝,有了很大的规模。但是发展到后面,你会发现,虽然有了个人品牌,但是粉丝什么都指望这个人来讲,指望这个人来解读,这样其实就是很脆弱的,而且很辛苦。
所以有一条重要的区别是,我在社群里,和一群小伙伴遍览全人类的思想精华,这些东西都不是我的,但是我们可以组团去看,去学,这是谷歌模式。在其他地方你看到的场景可能是,这世界上有很多好东西,但是你不要着急去看,你也没时间去看,听我解读给你听,帮你提高效率,你来买这门课就好了,我们刚刚上线的。这是百度模式。
谷歌百度各有特点,但是放到我们小小个体上,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人是无法什么都讲的,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生产内容,是不可靠的。就像百度一样,那么多人要搜那么多信息,你搞一个大站内,根本是无法做到优化信息质量的。
其次,不应该害怕粉丝离开,你如果对粉丝没有价值,就应该让粉丝提前离开。不过一般商业公司做不到这一点,商业公司总是会引入各种运营动作,然后通过促活指标看是不是让用户活动了起来。这样也是有效果的,但是更多的是短期的效果。最终用户其实是被搞得很烦,但是又不得不用,这是大厦将倾的风险。
再次,对于个人品牌而言,在用户心智中能够抓住一个站位,就已经很成功了,全面开花往往意味着心智的混乱。但是抓住一个站位,其实打法也会很灵活,因为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比如,有的人问我有没有写作课,我是没有的,我也没时间去开。我就做读书活动,持续做共读,但是我们可以读不同领域的书嘛,其实就以目前的现状来看,光做好这个已经很难得。但是我们读书活动做得好,对提升人的写作能力,是有很明显的效果的。一期读书活动平均每个人要写几十万字的作业,大力出奇迹。
最后,面对失去的恐惧,仍然坚持做正确的事,很难。如果做一家商业公司,往往会有一个悖论,最开始是一个单品卖得好,卖好了以后,开始加新的单品,到最后你会发现有一堆的商品,战线扩大了以后,成本增加了,但是收益却未必能上来。我们由于太害怕失去用户了,导致我们不敢做很多应该做的事情,而这样造成我们最终还是失去了客户。
在个人成长上,也有类似的道理,如果你害怕什么,就要相信什么,就要面对什么。很多人怕数学、怕物理、怕逻辑、怕思考、怕担责、怕犯错、怕受伤,逃了一辈子,活得很憋屈。不如相信自己一次,勇敢面对一次,先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小胜仗,然后你会发现,道路终于开阔了。
S成长会2021已经启动了《焊牢车门,整装待发——S成长会2021报名须知》,我们马上涨价。
读书活动《给人生上保险——2021年 “保险学”专题(第12期)读书活动启动》,1月18日启动!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