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58页,倒是应征了司马腾说的碎片时间就是精神鸦片,感觉自己用好了时间学到东西了,其实就是自我安慰。
因为感觉花了不少时间,但是作用不明显,都不太记得看了什么,哈哈。
书中体会?
瑞 达利欧继续讲他的经历,以及与中国的渊源。这一部分也是很有意思
与电脑进行协助:做各种债券交易,需要处理的数据很多,程序化的交易和人的结合是一种完美的体现,以为计算机没有情绪,可以避免错误,而人有想象力和逻辑思维,也可以不断让计算机进化。这个过程避免了很多的风险,但是同时也有过损失,因为波动性的缺乏。
对冲 风险的回避:讲了个案例,美元借债换澳元进行投资生产,因为美元利息低,但是面对的问题是美元升值,在美元后来贬值的时候,他朋友-一个富豪无视了他的提醒没有做对冲,过后澳元跌入谷底没有起来了,这时就束手无策了,导致了破产。不得不说不抵御风险,随时可以回去。
选择 做自己认为好的事:作者与中国的渊源讲述了很多,他也很看好一个在当时还是类似闭关锁国的中国,并开始成立基金,不断投资中国企业,类似股权投资了,但是他面临的问题是要在凌晨3点处理中国这边的问题,第二天却不得不继续工作。后来,他选择关掉在中国的公司,因为他觉得他没有更多的力量处理这边业务,而放弃这个,可以有更好的去做。这点给我很多启发,回头来看,他当时的放弃是多么错误,因为中国的发展如他预测的一样发展很快,应该会有很丰厚的回报,但是作者的选择以及坚持是他自己有了原则,做了自己认为更好的事情。“如果你以勤奋和有创造性的方式工作,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同时得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成熟意味着你可以放弃一些好的选择,从而追求更好的选择”,作者的话都无需再解读了。
现在不知道作者的原则是不是在故事中自我领悟,看这些经历其实自己也是有些紧张的,因为自身也做过投资,会让人高度紧张。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是平平谈谈过一生还是拼搏过一生,后者可能有更美好生活,同时也有辛苦和风险。这是否也是选择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