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入职的第一天,部门领导和我们说:“你们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我,新人要多看多思多问才能进步快”。
接着,又意味深长的补充一句,“不过最好,一个问题只问一次。”
来源网络,侵删每个新人脑袋里都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怎么可能才问一次就能乖乖闭嘴呢?
恰巧,带我的前辈是个乐于助人的年轻人,总在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各种疑惑,工作经验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
我很享受这样的工作氛围,亦步亦趋地跟在前辈后面,让他挡下了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选择性忽略了,业务上遇到新的难关时,都是他一个人琢磨,查资料,然后几次三番地练习,找到正确的方法后,再来告诉我。
直到一件事的发生,我才意识到这种只提问不思考的工作方式是多么愚蠢!
2
因为工作需要,我调到另一个部门负责一个项目。
由于是新上线的系统,每个人都处于摸索阶段,部门领导不懂却瞎指挥,我当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最好核对出具体流程步骤后在做决定。
我俩一直在拉锯,最后他赢了。按照他的方法操作,结果自然而然是错误的。
因为有时间节点限制,而且影响部门整年的指标考核,我们都急得像热锅下的蚂蚁。
痛定思痛后,我积极地想新办法,寻求外援,用模拟系统推演流程,一遍遍的试验。
在我努力挽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去茶水间时,经过上级领导办公室,我听到了我们部门领导在汇报这件事情,并且理所当然的把责任全部推在我身上。
虽然我知道职场上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类的剧情发生,但是当它第一次发生在我身上,还被我亲耳听到时,对我的震撼程度不亚于原子弹爆炸。
最后的结局,事,我解决了;锅,我也背了。但在高层领导心中,也留下了此人不够严谨的印象。
直到后来我反思整件事情时才发现,我做的最错误的地方在于,起初发现问题时不是去思考怎么解决,而是大大咧咧张口就问:“你觉得这件事后面应该怎么办?”
从此,我不仅对职场上的人际关系重新定义,还认识到经验上的“拿来主义”,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如果有人故意使绊子,你毫无招架之力,甚至不用浪费别人的诱饵,你就会心甘情愿走进别人设计好的陷阱。
事非经过不知难,人要记得长教训。
3
我们公司刚入职的实习生,都会分配给不同岗位的老同事带。
去年,新招进来一个小女生,看着很老实。可几个月下来,她所在部门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和她说话。
按理说,由于行业竞争不算太激烈,大多数人都很友好,不可能全员不待见一个无背景无恶疾的小女生。
直到后来,听的吐槽太多了才弄懂,她的业务能力太差,又不愿意学习。每次遇到问题,只会问不思考,别人好心告诉她,她听个模棱两可就上手操作。最后出问题,就推卸责任,“是某某姐姐教我这样做的。”
有一次,我去她们部门传达工作要求,她喊住路过的我,“姐姐,这里下一步要怎么操作?”
我随手抬起她的书,将她写在笔记上的内容指给她看。她恍然大悟,“哦,可是理解起来好麻烦。”
那瞬间我明白了第一个领导那句“一个问题只问一遍”的劝告。
你开口问出什么水平的问题,就暴露出你是什么水平的一个人。
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通常习惯于张口就问。
可不加思索的过程,缺失努力复盘的痕迹,往往也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们不仅要学会记笔记,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总结,最重要的是,还要学以致用。
毕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
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观察一下身边晋升快的同事,都有一些共同点:很少发问,多在思考。
当其他人抬着迷茫的双眼,等待着领导把每一件事情分工明确,安静做一颗螺丝钉时,他们早就例出Plan A、B、C,各自的利弊以供领导参考。
你的每一次开口,都在传达着你的信息库,别人就是通过交流来了解你的能力,最终结果会反馈到你自身。这是一个闭环。
与其草率的浪费每一次机会,不如深思熟虑做出每一个决定。让你的问题本身就自带答案,即使是错误的,也配备一个你认真思考过的呈现效果。
所谓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当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依靠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那你就战胜了很多人。当它形成一种习惯时,你会变得更强大。
你,包括内心,都不在需要救赎,只有引领和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