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宰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成年后,生命的自主权属于自己。
不要活在他人的定义和期待里。不是要得到父母的允许,丈夫的允许,社会的广泛认可,你才可以有选择。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女儿、妻子、母亲等身份。
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个体,彼此尊重、理解对方时,得到的往往会更多。
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当受害者。
谁不想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主权呢?意识层面,每个人都想要独立获得自主;但现实如果做不到,说明潜意识层面有另外的动力。
当受害者和依附他人是有好处的。除非你自己同意,否则你不可能一直呆在受害者角色里。社会文化要求男人担当,如果男人当受害者会让他看起来像一个失败者,这是男性自尊需要很难接受的。而社会对女人没有这种要求,相反当受害者更易获得理解和同情,所以女性更容易在隐秘层面保有这些好处。
首先,受害者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同情,也许是我们从儿时就形成的获取关爱和补偿的方式。
曾有一位30多岁的女性友人,在政府机关工作,常常抱怨领导让她加班到深夜,晚上都没有吃饭。其实他们食堂是提供晚餐的,领导下班后就回家了。加班与吃饭并不矛盾。
我意识到:她在寻求关注,通过把自己弄得可怜兮兮来获得关心。也许这是她儿时非常有效的策略,所以无意识沿用至今。
如果我给予满足,相当于又强化了一遍她的策略,于是笑着对她说:吃了饭,再继续加班,也是可以的。你好好的,我也会关心你。
其次,谁选择谁负责,如果是父母、领导、伴侣替我选的,那么结果不好、不如我期待的就不是我的责任,可以“怪罪”他们。或者“社会大环境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这让人仿佛总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的过错,始终获得“我是对的”的好感受。所谓“你弱你有理”。可惜,这些短期的好感觉,长期来看是毒药,只会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糟,越来越感到无力、抑郁和愠怒。
受害者忘记了一点:不论是谁决定的,都是你最后同意的,你都得为此承担选择后的现实后果。就像父母为你选的伴侣,你不喜欢,但你既然同意结婚了,关系经营的好坏、是否幸福是你自己承担结果。就像丈夫让你辞职回家当全职主妇,你同意了,就得承担《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式的风险和可能;没有人有义务“养你一辈子”,虽然他当初承诺的时候可能的确是真心的。
最后,受害者除了可以将人生的不如意和失败都归罪于别人,还可以不承担自己心灵成长的重责。随着咨询的深入,有时有访客会直接向我表达:那天我觉得不舒服。言下之意:我付了钱,是来要安慰的,让我舒服是你的责任。这是一种傲慢和孩子式的态度。
我会说:的确如此。成长要面对旧有的创伤和现有卡点,的确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就像酒精擦在伤口上会疼,擦在完好的皮肤上只觉得清凉。让伤口疼的不是酒精。如果皮肤清理后长好了,就不会疼了。
不妨自问:如果没有人可以埋怨,我会找什么借口?
依赖者会丧失对伴侣的吸引,也很难获得尊重。女性想要自主,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平等,就要问问自己:我是否愿意选择独立?是否舍得放弃当受害者让别人负责的这些好处?在我的咨询经验里,受害者模式根深蒂固,处于其中的往往是内在孩子态的女性。
她们很擅长甩锅,生活里是甩给父母和男人,咨询里是甩给咨询师。
想要真正破除需要漫长的成长,直到她们内在力量足够强,愿意承担一个成人的责任。这条道路漫长且不易,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决定:自我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