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全文共2767字,阅读需5分钟。
少年曾在17年的总结写道,
“青春,若樱桃点火,似荼蘼飘雪,映辉斗艳。在有限的春光中,激情飞溅,在斑斓的春色里,本色不变。大一生活,无疑如此,进取时不忘扩散,绚丽中不失方向。若时光潺缓,依旧是龙孙穿破,紫苔苍壁,自立自强。”(引改辛弃疾《樱桃点火》)
而如今的开头却要变成,
每个人都有一本书,书上写满了证词。却还在继续,继续怀疑,继续赞美,继续在长久的迷失中确认自我。一个人的过去不属于自己,擦亮的词语,只能照亮眼前的一点点,长夜寂寂。(引改辛泊平《继续赞美》)
17年,是豪放与自由,18年,回顾来,却少了几份喧嚣。17年做了很多表面功夫,取得一些表面成绩,但终究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18年,努力向“实”靠拢,由心而动,愿度充盈时间,闻不朽之道,过真实生活。虽到头来,成了孤独探索。
偶有所得,作文敬之。
人生而孤独。
那便照顾好自己的星辰。
1月
Make yourself uncomfortable
“一个优良的设计是通过一步步微小的优势的积累而获得。而要想演化,就得逃离舒适区。”
那是一月的方向,舒适是最大的敌人。回望17,少年苟活于琉璃的假象,沉溺于安逸的幻想。为逃离狭小的井底,少年需要进化。如鱼得水的生活是时候放下。
少年俏皮到,万事开头难,然后过程难,最后结尾难。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嘲讽吧。
于是放下顺风顺水的社会实践,重新拾起读书的兴致。
17年的书偏向畅销经管,工具书具多。但回想,那样的书读罢便抛于脑后,于己难有价值。遂改系统阅读,以结构为大,定每月读书主题,改每卷读书笔记,终有所得。
读书难度的增加,对少年来说,是致命的。《GEB》让人怯步,《意向立场》让人瞌睡,少年想起了此前的《知识大融通》,路途并没有想象中顺畅。可一旦迈出脚步,就不允许逃避,更不容许回退。硬着头皮,一字一句地啃。纵然还差得远,但现在再读,难度便已不在。所谓,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变强。
少年确实喜欢简单,简单的草,简单的雪,简单的人,简单的事,简单的理,简单的世界。可那份简单,靠难来争取。否则就只会是小孩口中的“1+1=2难不难?”,那是无知。
2月
Make something useful
“行有用之事。”
若只经营圈内,必将作茧自缚。少年望扩展范围,寻求同侪,以期价值最大。取信息检索作引,于归趣分享,开始探寻如何有用。
文章注释,社群赋能。但到头来,useful变成了full but with no use。也恰好验证了朋友的话,我们的群是充实之路而不是充满。
细想,所谓有用,不是价值,也不是影响力,而应该是恰当。有用寻不来的,追逐它反而陷入功利的陷阱,变得本末倒置。有用之用,视为功用;无用之用,是为有用。
那何必对着有用,苦思冥想?
3月
Competence without comprehension
“理解是能力的结果,而非能力的原因。
就算是拥有反思能力的人,
其表现出来的理解也是程度化的。”
在不同功能的社群,少年见证了太多自以为是、固守己见、生搬硬套,最后自己也深陷其中。读书何来优越,求知有何贵贱。其投射出来的,是华而不实的虚荣。粘贴复制,看似牛逼哄哄,但挖掉文字的外壳,剩下的空空如也。学习,不是代替,是融合,不是堆积,是建构。回音壁只能带来偏见。争论,对牛弹琴而矣。
谦逊求索,永无止境。
4月
Join forces with the living
“寻朋友,联合起来,
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
“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收割着青年的焦虑,就连少年沙滩拾贝,观海无涯的乐趣也可以贩卖。知识付费,少年找不到此前挖掘宝藏的喜悦,被染指了的k2东壁,实在提不起兴趣。
少年不学“无名”之师;不入“无典”之道;不究“无趣”之问;不留“无据”之言。但与友同行,才是青春的味道。
寻不到一起做窝的鸟,那是少年最迷茫黑暗的时期。所幸,“慢慢地赶”,引路迷茫;做我的明灯“,点燃黑暗。
或许走着走着,自己就成了路。
5月
Be a late bloomer
“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
酝酿于见诸行动的复利下。”
二选一,择其难。在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上,少年选择了心灵哲学。没有了“我也试试吧”的浮躁,也不再考虑其他可能。用时间酝酿自己,就是最佳的选择。
捧起《意识的解释》、读起《自由的进化》,从丹尼特开始吧。瞌睡的话,就用卡片缓神;疑惑的话,就再三阅读。就这样,一个词查个彻底,一本书翻个几遍。初入学科所耗费的精力,难以表述。
浮躁的话,就停下来吧,休息一下。看看那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故事,然后反问自己,继续上路。
6月
Smoother output
“更困难的输入,更流畅的输出。“
学的慢但透彻,是少年所羡慕的。少年的自以为理解,祸害多次,但未有改变。如蚕吐丝,一毫毫思考,一点点消化,少年做不到。涂老的英美哲学囫囵吞枣,实在愧对自己。理解的程度化,在哲学的探寻中,表现的淋漓。
春宵苦短,不要辜负了现在低廉的犯错成本。
7月
Work with self-driven
“与自我驱动的人共事,修己以安人。”
前往北京高校,瞬觉茅屋破败。炯炯有神,求知若渴,当是学生。自我驱动,永不停歇,当是青春。幸有好友相陪,寥寥数日,饱览乾坤。也幸居陋室,大学数年,一心一意。
信息的不对称不可怕,可怕的是智力的不对称。前者二八,后者马太,其效惊人。
8月
Speak with my works
“用作品说话。”
少年写稿写稿写稿,但面对心灵哲学,初学两月,终究拿不出手。哲学,可不是玩玩。眼看卡片越堆越多,但思考却依旧止步不前。少年聊以自慰,再等等,再等等。但依旧是,这个不行,太肤浅;这个不行,没价值;这个不行,没想法。
求精不求多,作品得是你难得出手的东西。
9月
Time and Works
“用时间积累优势,用作品展现实力。”
但最后,少年没能撑住。哲学,不是知识所能制约的,想法、经历,那些都是极长的时间尺度去雕琢的东西。少年看到了自己的局限。还是回基础认知吧,少年退缩了。但这确实是明智之举,在哲学上少年连门外汉都不如。
少年选择了cognitive offloading,自学e-prime,研读英文文献,做起实验设计。无知得向认知发起挑战。
少年想要时间。
10月
Flows usualness
“高山流水,知音或少,
心流常在,钟鸣自如。“
科研辛苦,少年提醒自己,沉心静气,追逐心流。
与此同时,少年迎来了20年来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少年等来了他的季节。
世界变得多彩起来。
11月
Love without reward
“如果只在不被辜负时去信任,
只在有所回报时去爱,
只在学有所用时去学习,
那么就放弃了人之为人的特征。“
少年的行动没有理由,他只会由心而动。可终归太过沉重,太过幼稚,少年失去了最重要的宝藏。少年太自私。但少年很感激。
少年继续自己的实验,自学着dmdx,重读着统计和SPSS。
只有这样才不会带去伤害。
12月
Time lapse without fickleness
“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
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
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
但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少年花了一个月写起了小说,做起了日历,写下了最后的叮嘱与道别。
少年害怕那些把谎言说得真诚的青年,尊敬那些在角落独坐的老人。
少年只是喜欢时间。
纵观18年,少年,拒绝了所有,只是做着自己的研究,探索着自己的剧本。很普通,很简单,很努力,很认真。
有许多路径可以抵达,一个人的过去。回忆,转述,或者猜测,词根却只是一个。一只鹰从纸上飞起,然后在落在另一张纸上。
敬我们的孤独与探索。
尘迹
201902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