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难道成长只教会我们去倾听“自己”的声音吗?

难道成长只教会我们去倾听“自己”的声音吗?

作者: 李梦想301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12:01 被阅读37次

                                                               心灵鸡汤

    今天一个朋友跟我提到这样一件事:他说他很烦一些公众号发太多的心灵鸡汤:“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所以他表示不会去看那些推文。

    那么问题来了,心灵鸡汤到底是什么?怎样的文章会被称之为心灵鸡汤?

    简单地说就是类似于《小故事大道理》之类的文章,当然这个词现在这么流俗,是因为杰克·坎菲尔的一本畅销书《心灵鸡汤》在中国广泛的流传。自从有了心灵鸡汤这个词,这类文章就给标记为鸡汤文了。人类社会就是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粗暴的定义。

    据我了解,现在大多数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心灵鸡汤完全不感兴趣,而且很排斥。在他们的眼中,心灵鸡汤等同于家长所说的大道理,即使看过也起不了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所以他们的朋友圈从来没有心灵鸡汤的文章。朋友还告诉我,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的是,分享心灵鸡汤的人大多数都是有一定年龄的人,比如他妈。老是分享一些关于佛啊,修心的一些文章。而且还把链接发给他看。当然,他是一条都不会去看的。他老妈最近心灵鸡汤发的比较频繁,他就暂时把他老妈的朋友圈给屏蔽了。

    我的这位朋友,就是比较极端的反鸡汤主义者。不止他了,我之前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抱怨心灵鸡汤。我只能这样去解释,也许新一代的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比较有自己的自我想法,追求个性。久而久之的就慢慢会有内心世界的鸡汤自我屏蔽。这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这样到底好不好?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贺舒婷写的那篇《你凭什么上北大》。是的。这篇文章不管在网上,还是报刊曾经都那么轰动过。特别是在我们读书的人当中。文章讲的是她高中的时候是在一所并不怎么好的学校就读。她高一那年,差点就把她废成了一块锈铁。上课时睡觉、聊天、看漫画,跟后面的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里含泪。然后到了高二的时候分文理科,她慢慢有了觉悟,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从觉悟到努力只用了两年多。然后从一个三本线分数逆袭到一本线,最后高考上了北大。其中的努力,其中的心酸,除了她本人,大概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是的。贺舒婷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女孩子。从3A到北大,千千万万的学子中唯独她做到了。很了不起!

    记得当时我高三身边有个叫小阳的同学。她成绩实在是烂的不行,而且也不思上进,老师多次喊她去谈话做思想准备工作,都无济于事。她最后还明确的告诉班上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她高考完了就不想上大学了。所以在她心里压根就没有大学梦。她自暴自弃了。有次放学回家,她路过一个报刊,随手买了一本杂志准备回家看看。买到一本叫《破茧成蝶》的励志书,她看到了贺舒婷的文章。那一次她被贺舒婷的故事感动了,她看的泪流满面。第二天,她主动要求老师让她上去演讲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她最后在老师,同学们面前许下承诺,说她会把贺舒婷当成自己的榜样,向她看齐。去好好逼自己一把,不管曾经成绩多么差,现在她会努力。最后的结果大家也可以预料到,她从一个不想上大学的女孩经过努力,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一个不错的大学。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所以我深有体会。因为别人的心灵鸡汤分享,从中给了她启发。给了她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

    鸡汤文一直存在着,就得正确看待鸡汤文。每个人都从鸡汤文读过来的,譬如知音、读者、青年文摘等等,都是鸡汤文的集散地。人的见识是一步一步的增长的,不是一下子就懂得了所有,你不看鸡汤文了,就别一棍子打死,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自己的曾经。我不否认有些心灵鸡汤的文章确实很烂。烂到狗屁不通,不知道讲些什么。但是也有一些鸡汤真的特别赞,真的能给人很大的感触。并以此作为自己践行的准则。那些极端反鸡汤主义者,因为看过一些很烂的心灵鸡汤,就觉得是心灵鸡汤都是烂的。一棍子打死一船人。而我希望,那些反鸡汤的极端主义者,可以稍微换下角度,去欣赏一下鸡汤,不是所有的鸡汤都是无病呻吟。不是所有的鸡汤都是毫无营养。也许当你真的稍微静下那么一点时间,去欣赏一下对你有用的鸡汤,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如果你赞同我的这种观点。可以选择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谢谢!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难道成长只教会我们去倾听“自己”的声音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d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