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潘》的收获
《曾国潘》迄今为止是我看的最长的一篇历史小说。唐浩明通过对曾国潘的家书、日记、历史事件发生、手稿记录的收集,作者还原了一部生动的中国近代史。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治学、修身、治国、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就文学价值而言,书里面大量人物的描写,曾国潘、左宗堂、曾国荃、彭玉麟、李鸿章、胡汉麟、每一个人物的个性和特征都跃然眼前,记忆深刻。
曾国潘中人之资,二十三年苦读,七次秀才、一次考举人、三次考进士、点了翰林。走的是科举之路,由秀才而举人进士翰林,按现在的话说是通过层层选拔过独木桥才考出来的。是读书人。
“诸子中惟有老子、庄子、老子、荀子、是自己的见解,其余的人都有抄袭的成分。”
曾国潘所言,说明它一生中的的确确是在踏踏实实的认真读书,而且读的很透彻,并非泛泛而读,都有作深刻的研究。这个儒家的信徒最高的目标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曾国潘一生之中从未间断过读书,对读书又有相当多的注解,练字应当怎样;行文应当如何;检身之要;读书之法。
三十岁之前在认真读书,入京当官之后,曾国潘更多考虑的是,弄通义理,研究天地、宇宙、社会、人生、人性的深刻道理,从而研究义理之学,反省自身,成为曾国潘坚持一生的功课。
1)修身三件事:谨言、修容、静坐。
2)曾国潘,字涤生、涤旧生新的意思。养成长期修身,自律克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3)曾国潘在后期募用大量湘军来对抗太平天国,在军事打仗上比起左宗堂其实是有差距的。但在相人、识人上特别有自己的一套。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书中有大量关于识人相人的描写。这也说明曾国潘很会笼络人才,并以致用。他在命相学中下了大量功夫,探测其鉴人绝招。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评价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书中有大量人物内心细节描写。曾国潘最常做的事情是剖析自己的内心,剖析事件的发展经过,剖细在剖细从而分析达到解决的方法。这跟穷查理宝典的思维模型形成也有相通的地方。
4)曾国潘在与长毛打仗中,期间屡败屡战,有好几次逼的跳水、自刎、准备棺材、但是这些并没有打倒他。每次被逼的无路可走,常常柳岸花明。
最让他难过的是愧对自己的内心,他因处理天津洋人案,被世人骂作卖国贼,内心一直有所触动,郁郁寡欢。他号称曾剃头,杀人如麻。号称乱世用重典,他一生的跟从康福到最后也并没有原谅他。
曾国潘一生非常努力,前半生努力读圣贤书,后半生谨言、慎行、兢兢业业、去实践自己的所学,报效朝廷。他办学校、办工厂、推行洋务运动。造自己的轮船,大炮。临了临了却把自己所有的努力归功于运气好。尽人事,停天命。
5)曾国潘是汉臣,但一直受满人重用。江山几次易主,他都明哲保身。正如所言,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曾国藩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