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序算法总结
1. 冒泡排序
-
思想:元素两两进行比较,然后交换位置,通过两次层循环把数据排序
-
优点:数据量较小的时候,算法效率较高
-
缺点:
- 时间复杂度为O(n^2),当数据量较大的时候,效率低下
- 可以看到,外层循环每一次结束后,实际上是将一个相对最大(最小)的数挑出来了,其他的数据虽然相对有序,但依然是无序的,需要再次比较,因此交换位置其实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把最大(最小)值的角标记下来,当一次循环结束后,把制定位置的元素进行交换位置就可以了。这种排序算法就是选择排序;
- 我们可以将整个数组分成若干个小数组,对每个数组分别进行排序,然后把排好序的数组在合并起来,因为小数组的排序性能消耗较小,因此可以提高效率,这种排序算法就是快速排序,这实际上是分治思想(分而治之);
-
使用场景:当数据的个数在[0 , 2^3]之间时,可以使用冒泡排序,因为在该种情况下,实际上进行不了几次比较;
-
注意事项:
- 两处优化:
- 随着比较的趟数增加,数据会逐渐有序起来,而且数组后面的元素是有序的,因此这部分数据可以退出排序,因此内层循环可以通过控制要比较的元素的个数来达到这个目的,即
j < array.length - 1 - i
;
- 随着比较的趟数增加,数据会逐渐有序起来,而且数组后面的元素是有序的,因此这部分数据可以退出排序,因此内层循环可以通过控制要比较的元素的个数来达到这个目的,即
- 当比较的趟数还没有结束且数据已经是有序的时候,就不需要通过排序了,这个时候直接结束循环即可,那么可以通过一个标记
flag
来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内层循环在一次循环过程中,里面的if
判断语句没有执行,就表示数据已经是有序的,因此就可以跳出循环了。
- 当比较的趟数还没有结束且数据已经是有序的时候,就不需要通过排序了,这个时候直接结束循环即可,那么可以通过一个标记
- 两处优化:
-
代码实现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外层控比较的趟数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有多少个元素就需要比较多少趟 //内层控制比较的次数,每一次循环结束都会有一个最大(最小)值出现在数组的最后一个角标的位置 //因此这个元素可以退出排序,从而减少内层循环的次数 boolean flag = true;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1 - i; j++) { //从小到大排序 if (array[j] > array[j + 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flag = false; } } //如果整个内层循环里面的比较都没有执行,就表明所有的数字就是有序的,可以不用再进行排序了,直接跳出循环 if (flag) { break; } } }
2. 快速排序
-
思想:对冒泡排序的优化,
-
基本思想:
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以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 典型的分治思想,因为有递归调用,所以是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 分治思想:将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对各个小问题各个击破,最后将所有子问题合并,最终得到母问题的解。因此递归也是分治思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
-
优点:数据量大且是线性结构时,效率较高;
-
缺点:
- 算法不稳定,有大量重复数据时,性能不好;
- 单向链式结构处理性能不好(一般来说,链式都不使用快速排序);
-
使用场景:数据量大并且是线性结构(数组),当时链式结构时不要使用这种排序算法,JDK中
Arrays
里面的排序算法就是快速排序,Collections.sort(int[] arr)
实际上调用的就是Arrays
里面的排序算法。 -
实现步骤:
- 先进行一次快速排序,将数组分割成两部分,使得左边的数比指定位置的数小,右边的数比指定的位置的数大;
- 任取一个位置的元素(一般都选待排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枢轴,同时给待排数组的第一个元素标记为low,最后一个元素标记为high,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
pivotKey
; - 将所有关键字比枢轴小的记录都安置在他的位置之前,将所有关键字比枢轴大的记录都排在他的位置之后,(由此可以将该“枢轴”记录最后所落得位置i作为分界线,使待排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
- 具体做法:
- 首先从
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
的记录,并且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 - 然后从
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
的记录,然后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 - 重复第一第二步,直至
low=high
为止;
- 首先从
- 具体做法:
- 任取一个位置的元素(一般都选待排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枢轴,同时给待排数组的第一个元素标记为low,最后一个元素标记为high,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
- 完成第一步后,分别对左边的数组和右边的数组递归进行排序;
- 先进行一次快速排序,将数组分割成两部分,使得左边的数比指定位置的数小,右边的数比指定的位置的数大;
-
代码实现
publ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begin, int end) { if (end - begin <= 0) { return; } //从右相左开始 boolean isFromRight = true; int low = begin; int high = end; int pivotKey = arr[begin]; //先从high开始 L1: while (high > low) { //从右往左开始 if (isFromRight) { for (int i = high; i > low; i--) { //要求:pivotKey关键字右边的数都比pivotKey大 if (arr[i] <= pivotKey) { //如果右边的比pivotKey小,就交换位置,注意这里不是交换两个元素 arr[low++] = arr[i]; high = i; //交换之后,从相反的顺序开始 isFromRight = !isFromRight; continue L1; } } //只有当右边的数都比pivotKey大的时候,才会走到这里来 high = low; } else { for (int i = low; i < high; i++) { if (arr[i] >= low) { arr[high--] = arr[i]; low = i; isFromRight = !isFromRight; continue L1; } } low = high; } } //第一次快速排序结束,将最后找到的值放入中间,即pivotKey arr[low]=pivotKey;//因为此时low已经等于high,所以写谁都一样 //对左边的数组进行排序 quickSort(arr,begin,low-1); //对右边的数组进行排序 quickSort(arr,high+1,end); }
3. 选择排序
-
思想
-
优点
-
缺点
-
使用场景
-
代码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