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有一个建议学员读书写读书感悟的环节,以前觉得有些人不写也正常,毕竟成年人都挺忙的,能写就已经很不错了。
写至少代表思考了,写多写少都是在进步,从来没有认真思索过读书这件事。
现在想来,读书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也说明了很多道理。
我们的读书也是分层次的。
最浅的一层是浏览了一遍,比如有个学员拿到书到看完用了2个小时,我当时很惊讶,就好奇的问了句,对方很自得的说到,我看小说本来就很快啊!
这是一本关于理财的书,用看小说的速度看完了,当我再问里面的内容的时候,答不出来也就是正常的了。
再深一层的话,就是看完了,书里面的问题在心里回答过了。
继续深一层是什么样的呢?当然是写点什么啦!
写的多和写的少肯定思考的是不一样多的,比如200字的和500字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啦。
写的深刻和不深刻又是不一样的啦。这个层次就不容易分了。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学员写了四千多字,后来发现这个学员的成长是最多的。
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思维逻辑更加缜密了。
读书这件事,其实也充分说明了一句话,付出多少才会收获多少。
或者说是深度思考多少收获多少。
很多人都说读了很多书,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为什么呢?
我想如果你让这些看过书的人说说书里面的内容,可能也会说出些东西。
但是书里面的知识真的变成自己的了吗?
自己能不能运用书中的知识呢?
如果不能,那读过了又有什么用呢?
残留在脑海中的那点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又会剩下多少呢?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古代人是怎么读书的,那个时候,没有今天这么多的书,一本书都是翻来覆去的看,还要写文章。
如果没有对书里面的内容进行深思再加工的话,我想文章也很难写出来吧。
而反观我们呢,书多了,读书也变成了快餐式的读法。
读完一本又一本,消化吸收多少完全不理会。
这样的读法能够获得多少精神营养呢?
只不过是名义上我读了很多书。
再发散思考一下,类似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学了很多东西,没有一样是精通的。
做了很多事,没有一件是尽善尽美的。
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什么都很快,连结婚生孩子这样的人生大事也是快节奏。
当然,我们忘却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快呢?
人生的终点是已知的,那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这么快,是赶着再一次投胎吗?
我们真的有认真活吗?
我们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我们人生的态度。
最后,愿你的人生能够被认真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