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的不多,更多的是看文章后因为作者的某句话或某个『洞见』七七八八的做了一些笔记和思考,现在做一个整理,这对于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
小贴士:如果嫌麻烦可以直接看最后部分,最后部分才是文章主旨。
1.洞察力
这是今天看冯大辉文章里的词语。
看了本李光耀点评世界的书,观点非常鲜明,极具洞察力。
百科:洞察力(insight)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人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
有洞察力的人,是极少数。
无论在什么行业,要到一定的高度和长时间的思考积累,才可能具备洞察力。
这本身就是一个门槛,一是这人得勤思考、具备思考能力;二是做到了一定的高度还愿意分享,那么这种人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这个道理通用于各行各业,你想啊,这种洞见,可以让你【全视角】的看待一件事,一个行业,甚至它的未来,这可以极大的引发自己的思考和辅助自己的【决策和接下来的行为】。
主要是要具备识别能力,能识别出这些人。
2.“被『误解』是每个人的宿命”
《晓说》里高晓松和韩寒那一集,高说冯唐曾经因为“文章的红线事件”,在网络上被很多人攻击而导致压抑,拉他去谈心。
韩寒说很多明星也这样,有人喜欢的同时也伴随着被很多人黑,并不只是大家看到的那样,除了光鲜,背后要承受更多东西。这也是娱乐明星抑郁率更高的一个原因。
每个公众人物是这样,其实每个小人物也是这样,只是这个评判的声音和范围小了而已。
这个『误解』指的是自己以为的和别人认为的产生的『一种错位』。
记得李笑来老师说过:你没被黑(被黑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误解;另一种是被恶意的颠倒黑白),说明你还不够红……
被误解是一种必然,把事做好,把部分评判权交出去,可能会舒服一些。
3.投资
自己不懂的东西无论看起来多好都不能胡乱参与……这一条,大部分人做不到。
或者说,不但做不到,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是以看不懂才要投。
看不懂的项目才是高级项目,才具备想象力,趋之如鹜,最后血本无归。
所以,做到这一条,其实就可以避开绝大数的危险。
4.你们完全可能是下一轮的“接盘侠”
当看到“身边人”的赚了方式,我们作为正常人,在合法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尝试着参与进来。比如股票、区块链,比如没出事的P2P,谁又不是看到就近的人赚了钱才开始投资的呢?(除了投资,其它的机会其实也一样,都是足够近的『看到』别人做到,我们才开始的)。
这个就近,不一定是邻居和同事这种物理距离上,也是亲戚朋友这种关系距离,还有网络的群体部分。(现在网络早已是关系维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了)
上一轮区块链的参与者,也符合这个逻辑,007写作群里区块链投资的比例其实相对来说是极高的一个群体。
前段时间和文峰一起聊起这个话题,我们分析了一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的很多同学,下一轮必定要进来,因为看到周围都合法的高收益赚了钱,不可能不冲进来。
那么,既然冲进来,作为新人,就必然心急火燎,就必然要踩很多坑。而且,极有可能是牛市中后段才进来。
笑来说投资里,投资的智慧>资金>金钱
而这个智慧,在投资里最重要的东西,是靠积累和认知更替的,和其它行业技能并没有多少重合部分,是一个要从0开始的事。
既然大概率要进来,那么一定是越早越好,因为投资有效经验格外难于积累。(同一个错基本上会犯很多次)
三九老师说投资里足够低的平均成本具备天然的“容错机制”。熊市就是摊低成本的好时候,也是投资学习的好时候(牛市时相对来说更不容易静下心学习投资知识,更多的是关注市场和关注项目寻找一些新机会)。
仔细思考一下,跳进来基本是必然,那么真的希望你早一些开始。
因为这是积累投资知识的最好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