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一片竹帘,一座木桥,烟雾朦胧,一对恋人,一个属天一个属地,爱难了情难了,这是我眼中的片名初印象——魂断蓝桥。
战争年代,一座石桥,一辆卡车,一对恋人,一场唯美而心醉的爱情悲剧。这是真实的魂断蓝桥。
悲剧,是作者将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摧毁了掰碎了给你看。似乎每一位作者都有这样的共性,喜欢或者说是习惯赋予一段美丽爱情以悲剧的结尾,以便冠之凄美的名号。我想人性之中与生俱来的对美好的期待和憧憬,让身为观众的我即便知晓结局的事与愿违,也仍然期望一次峰回路转,一次柳暗花明,一次石破天惊,一次与众不同,一次皆大欢喜,一次天长地久,一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罗伊在滑铁卢桥上凭栏凝视,往事以回忆的方式拉开序幕——那场伊人已逝的爱情,缠绵悱恻又凄婉哀绝。
[炎夏铭刻征文]爱的纯粹信仰
玛拉与罗伊的爱情,在这个时代里还有吗?我不禁轻声问自己。他们的相识很短,他们的相爱很快,他们的等待很长,他们的守候很久,很难,很苦。他们彼此相知相恋,期待相守却不能;心中唯有彼此,一辈子,等候的亦仅有对方一人。“除了你,我没有别人,从今以后也不会有,永远不会。这是真话。”谁不期待这样的感情,真挚,单纯,唯一,永恒。可谁又真正担当得了这样的爱情,即使是他们。
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有风花雪月、有灯红酒绿、有笙歌燕舞,也有无情战火,有生命无常,有现实动荡。战争,它充当了玛拉和罗伊爱情的第三者,让美丽幻化成泡影。战争,使一个美丽单纯、善良忠实的女孩出卖了肉体,出卖了灵魂,出卖了爱情,没有罗伊的世界,玛拉在绝望迷茫中放弃了自己。这可以说是不忠吗?可以。这可以说是忠诚吗?也是。没有了罗伊,玛拉便失了魂魄,如同行尸走肉。可是,当战争结束,当玛拉与罗伊在站台上不期而遇,当玛拉得知罗伊仍然死心塌地的爱着期待着与她相守一生,她欣喜?她恐惧?她享受?她逃避?她?她悲哀。为什么,为什么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心中无限渴望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欢喜与痛苦夹杂的折磨,她,矛盾中,她,坦诚的面对了,尽管很伤很伤。或许基蒂说的对,她太忠厚了,对爱情的忠诚,容不下她带着欺瞒嫁给罗伊,容不得她用不洁净的肉体去玷污,容不得她犯丝毫的错误,即使是她以为罗伊战死沙场,即使是她在战争中迫于生存,即使是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期待······
魂断蓝桥,蓝桥魂断,最终在绝望中选择了孤独离开世界的玛拉,那双直达心灵的眼睛,她的喜悦,她的爱恋,她的不舍,又她的期待,她的恐慌,她的绝望,被罗伊悄无声息的获知着,他懂她,轻而易举的明白着,了解着,恰似命中注定,深深地深深地永远的印刻在罗伊的心中,生命中。
[炎夏铭刻征文]爱的纯粹信仰
我想玛拉是幸运的,至少罗伊至死不渝的爱了终生。终究玛拉是不幸的。有人说人的一生至少会有两段感情,一段教你成长,一段教你成全。没有对错的爱情,无奈是最难以接受的结局。纯粹、真实如玛拉的爱情,让人扼腕,如果玛拉可以市侩一点自私一点,爱情仍然是可以成全的,只是对于爱那么真诚那么深沉的人,怎能容忍爱情掺进一丝杂质和隐瞒呢?关于爱情,最纯真的状态应该是“一生一代一双人”。而爱情的无奈却往往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初遇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是懵懂少女,爱情是黎明未出山的太阳,悸动而神秘。因为这部片子心痛到不能自己,也感同身受作者对“爱的纯粹是爱的真实信仰”的刻画,期待着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里能不期而遇一段历久弥新的细水长流。如今也经历过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翻阅过无数情感鸡汤,听闻了许多的现身说法,现今的时代即便没有战争的裹挟,却也经不住各色的考验,爱情,单纯的天真的纯粹的“爱上了,此生仅此一人”的决绝和忠贞,也是可遇不可求。更觉心疼!
“只此一生,再无生离,只有死别。”这仍是爱情里的誓言,只是再也不能道于你知。
一段一生平安的圆舞曲;
一段一生只有你的承诺;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这是魂断蓝桥,也是爱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