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汉
巜窦娥冤》这部戏不知看了多少回,也不知看了多少个大小名角、各种版本的演绎,今晚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佟红梅的表演,苍凉悲怆,回肠荡气,让人看得非常过瘾。
《窦娥冤》是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悲剧。剧里的民女窦娥,自幼死了母亲,父亲窦天章因要上京赶考,就把窦娥托给蔡家做童养媳。窦娥长大后嫁作蔡家媳妇,不到两年丈夫病死。窦娥守寡在家,婆媳两人相依为命。一日,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欲谋财害命,恰被乞讨过路的张驴儿母子所救。蔡婆婆为了抱答张驴儿母子的救命之恩,收留张家母子一起生活。张驴儿图谋霸占窦娥为妻,窦娥婆媳不从,他便从赛卢医那里弄来毒药,逞蔡婆婆生病,窦娥给做羊肚汤,张驴儿将毒放进汤里。谁知蔡婆突然反胃,不想喝汤,便交给张妈喝了。本想毒死窦娥的婆婆,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亲娘。张驴儿贿赂官府,反诬窦娥的婆婆是杀人凶手,致使蔡婆婆遭受官府严刑拷打。窦娥见婆婆受刑不过,违心地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窦娥被处死,她的死感天动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大旱三年。后来,窦娥的父亲做官回来,处决了张驴儿、赛卢医等坏人,为窦娥伸冤。剧本抨击了官府的黑暗统治和坏人的猖獗,是一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传统戏。
作者关汉卿塑造了窦娥这一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这个人物在世界文学历史上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代表。在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一个很丰满的形象,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善良质朴,对亲人和顺体贴。原本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善良、温和、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却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迫害。
窦娥丈夫死后,她“侍婆守孝”,是个孝顺的好媳妇。但她并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充满一股追求正义的刚烈,当张驴儿闯进她家并拉她堂结亲时,她断然拒绝,在张驴儿面前,窦娥像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神,这正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礼教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彰显。
在公堂上,善良的窦娥无法忍受婆婆受尽贪官的严刑拷打,为了使蔡婆婆免遭痛苦,窦娥牙根一咬把毒杀张婆婆的罪刑揽了下来。表现出了善良、无畏的精神,做为一名普通女子闪光的品性进一步得到展现。
窦娥的命运如此悲苦,她遭受了丧母、离父、亡夫的一系列不幸,但她没有任何怨言,认为自己厄运都是因为“前世烧香不到头,今生甘愿受苦罹难”,劝自己,也劝别人“早将来世修”。符合封建社会一个底层女子对命运不能把握、无力又无奈,让人陷入深深的悲悯之中。
杀场那折一直被当着表现窦娥的英勇抗争来演,历来演得怒火中烧、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其实我认为这是对关老先生的误读 ,剧本对话中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亲人的不舍、对生命的向望、对命运的不甘,其实这都不是反抗,而是人性的必然。在巨大的的黑暗统治面前,窦娥被提来掼去,活象一只小鸟,扑棱反抗是无力的,都是为了强化悲剧色彩,已经超越了塑造具体人物形象的层次。在我看来这段戏到目前为止,秦腔舞台上几乎所有院团都是演错的。
贤慧柔弱、美丽无助女子的苦难令人愁肠百结,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人心叵测与官府黑暗带给她无边的冤枉,成为天下最大的奇冤。窦娥刚烈的性格与深受封建礼教影响下的女性的贤惠和柔弱满足了悲剧的要求,使这部戏的悲剧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尖锐性,而演绎悲剧是秦腔最擅长的形式。
佟红梅的嗓音条件无疑是她最大的优势,但她并没有一味的炫技,而是根据剧情需要,饱含感情,一情带声,既有激越高亢的坚毅,又有凄婉悱恻的低唱。这正好与窦娥性格中温柔贤慧的一面和刚烈坚毅的一面相得益彰。
当窦娥被判处死刑,义正词严地控告官府的黑暗和这场官司的冤屈,佟红梅有撕心裂肺的激越愤慨;在临死前,对不公的世道彻底失去希望,怨天责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犀利的滚白,表达直白,铺陈直接,佟红梅情绪饱满,一字一句如杜鹃啼血,撼人肺腑,直戳人心,发出了对这个世界绝望的哭嚎。
窦娥在杀场与婆婆抱头哭诉,连续几个"再不能",把窦娥对婆婆的眷恋和对父亲的思念,佟红梅表演得悲凉凄楚,让人肝肠寸断。窦娥的死感天动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大旱三年,佟红梅的唱念更是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把秦腔艺术的悲剧色彩发挥到极致。
民女窦娥,无端受屈,冤判死刑,申诉无门。行刑前,怒向天地发下三桩誓愿……血不可贱地,六月飞霜,楚门三年无霖,结果全部应验。正是“感天动地神鬼泣,世人争说窦娥冤。”作者以尖锐的笔触,强烈地反映了人们要求生存的权利和改变现实的愿望。
一直认为,舞台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窦娥冤》,而真正能表现《窦娥冤》那种悲痛的,也唯有秦腔,而今晚,我发现看了这么多遍的《窦娥冤》,能最传神最完整的刻画窦娥性格的复杂性、接近剧中人物的真实性的当属佟红梅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