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的三个问题

作者: 天才他爸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11:13 被阅读35次

  交易意味等价,作者试图寻找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作者认为它是劳动。劳动的价值就是劳动量,也就是说劳动量衡量商品价值。你们的是这么说的吧?你们觉得对不对或者说完不完善?不完善问题又在哪?

马克思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亚瑟•斯密提出的价值仅仅考虑的是个人所耗费的时间、体力、脑力所构成的价值,马克思提出的价值将社会整体提出来了不仅考虑了个人仍考虑了个人所在的整体。

打个比方一个人做了一双草鞋花了十天另外一个人花了一天,这两个人一起到市场上交换斧头。十天的那个人说我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一双鞋我要换两把斧子,而一天的那个人则说一双鞋换一把斧子,结果可想而知,说不定换鞋的人刚好还只带了一把斧子嘞,其实这个是说明了商品的价值并不由个人的劳动量决定,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生产这种产品的各种不同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具体一点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为什么他没想出来呢?鬼知道,我也不知道,也许脑壳小呗,想出来了还要马克思发展啥。

  在本文最后我想讨论一下劳动工资,亚瑟•斯密认为决定劳动工资增高的因素,不是现有国民财富有多庞大,而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所以出现最高劳动工资的国家,往往不是最富有的国家,而是那些最快变得富裕繁荣的国家。大家有没有看到这句话,我担心大家译本都不同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通过这句话可以推断出中国的中国的普通劳动工资会不断地增加,这个很明显从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就可以看出。而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劳动工资并不会特别的高,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很明显嘛,国民财富不断增加,人均GDP自然不断增加,人均GDP的不断增加就表现为涨工资嘛

GDP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说的通俗点就是一个地方在一段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价值。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2017年的GDP是82万亿,GDP同比增长6.9%

美国,19万亿美元约为122万亿人民币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美国去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年化季率增长2.6%,,在总量上相差了40万亿,40万亿的概念大约就是40个长沙一年的全部产值或者说20个深圳一年的产值

在增长率上中国是美国的两倍有多,按照亚瑟•斯密说的,最高劳动工资的国家,往往不是最富有的国家,而是那些最快变得富裕繁荣的国家。在中国会有更高的劳动工资,实际上是这样的嘛,当然不是啊 从人均GDP就可以知道啊 美国,人比我们少, GDP还多了40万亿什么概念,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多自然要比中国有更高的劳动工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说的,当然马克思也说了类似的话。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创新利用高新科技生产,个人的生产总值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作者并不能认识到科技所带动巨大的个人生产价值当然以及当国民财富巨大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下降,但这不意味着财富增加的少。其实论证后面这句话还是有些遗憾因为没有官方的数据可以来支撑我的观点也就是美国的劳动工资

当资本大量涌入以市场会导致什么,如果是一个新兴这个产业会快速的发展对吧

这相当于一句废话,说不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实我想讨论的是但资本大量涌入一个市场,在这个时候哪一方最受益,当市场的资本量稳定后哪一方受益, 先假设一个饱和的市场,资本大量涌入这个饱和的市场中,这就会导致资本方竞争加剧,在一个需求量已经饱和的市场中其实资本方已经没有什么利润,因为在这种时候大量的资本意味着市场规模很大,需要大量的劳动者来工作,劳动者供不应求为了雇佣到足够的劳动者只好提高劳动工资,在这里资本利润就被压缩了,然后这又是一个饱和的市场,市场竞争会异常的激烈为了将产品售出抢占市场所以进一步压低价格。在这里受益的人是谁呢,劳动者与消费者。

  当资本方发现利润太低了就会撤出资金,市场规模减小,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者供大于求,然后没有退出市场的资本方就会压低劳动工资,这样利润就来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问:既然一开始资本在这个市场中过剩了为什么还会涌入这个市场,可能是市场的调节具有延期吧,亚瑟•斯密也就是国富论的作者说这种情况通常在大国发生

然后也就得出了一个推论当资本大量涌入饱和市场,消费者与受雇佣者最受益,资本方利润最低

  用这个推论我和大家讨论一个例子,前面几年的兴起的网约车行业,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滴滴打车,滴滴是2012开始的启动资金是80万启动资金同年获得2000万左右的融资,第二年获得腾讯1亿左右的融资,接下来是越来越多数值比较恐怖的融资,大家都知道刚刚开始的时候嘀嘀打车补贴特别高无论是对司机还是消费者,现在几乎没有了。刚刚开始也就是对应着资本大量的涌入,劳动者供不应求,为了留住司机提高劳动工资,对消费者补贴高则是开拓市场。抢占市场。

  早期滴滴司机

完成单数    全天收入加奖励  月收入

10                150                        4500+

15                230                      7000+

20                300                      9000+

30                450                      12000+

跑30单差不多是10个小时

没有补贴后

每小时35然后工作10小时350元每月30天 大概是10500

早期滴滴对司机的补贴和现在几乎没有的补贴相比差了两千,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个市场导致了劳动者与消费者的受益,同样的滴滴早期其实是不赚钱的,基本上没有利润,而且还要倒贴钱。这个是事实当然也可以运用前面的理论推断出来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个市场与前面讨论的市场是不同的,这是一个新兴市场。但它有着同样的规律资本大量涌入饱和市场,消费者与受雇佣者最受益,资本方利润最低

其实这个地方有些不严谨一个是不能光看滴滴的融资情况就说资本大量进入这个行业,只能说在滴滴运营时投入了大量的资本但并不妨碍我们讨论这个推论

其实我讲的这三个问题见解不一定正确有些甚至是泛泛而谈,既然说的不一定正确那么就找个正确的说法,比如说虽然我讲的见解不太对但是大家可以像我一样结合实际例子来理解分析书上较为枯燥的理论,这样你也许会觉得有趣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富论的三个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ul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