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村村民正在采摘桑叶
8月28日,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180亩林麝食用桑树基地第一批桑叶正式采摘。
这标志着光明村林麝饲料林正式投产,更标志着2018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B类)立项支持熊猫村产业扶贫取得实质性成效。
据宝兴县林业经营所所长张华介绍,林麝食用桑树基地亩产1500-2000斤桑叶,今年该基地桑叶产量预计超过18万斤。
“截止目前,林麝食用桑树基地实现帮扶农户78户,除8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外,还户均基地务工收入20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75人,较去年同期相比实现户均增收3500余元,人均增收840余元。”光明村村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冲突严峻,这是川陕甘51个熊猫县198个熊猫村(野生大熊猫分布乡镇)面临的共症,如何破解是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试点和调查分析,守护熊猫村团队发现熊猫村无法创造稳定持久的就业机会,是导致熊猫村村民经济贫困及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
宝兴县92.8%的国土面积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更严峻,若是能在这里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守护熊猫村的模式,对所有熊猫村更具有参考价值。
光明村是典型的熊猫村,该村东与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周围有至少36只野生大熊猫,全村有村民158户557人,其中劳动力230人、外出务工148人,60岁以上老年人137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光明村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贫困户28户105人。
2018年3月调研以来,在四川省民政厅、宝兴县委县政府、宝兴县林业局和蜂桶寨乡多个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民政部和财政部立项支持的“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简称“宝兴守护熊猫村项目”),落地光明村。该项目由守护熊猫村项目团队共同策划发起、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申报获批。
180亩林麝食用桑树基地,便是宝兴守护熊猫村项目的最重要社会服务内容,地处“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二队外郎坪,因此当地俗称“蜂桶寨乡光明村外郎坪产业基地”。
熊猫村村民免费领取桑树苗
今年4月,为避免务农时,在宝兴县林业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光明村依托宝兴县外郎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以光明村外郎坪为核心,采取土地托管的方式,提前投资建成林麝食用桑树基地。
该林麝食用桑树基地按600株/亩的标准,共种植了10.8万株叶桑,受益熊猫村村民超过75户。桑树苗由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采购,免费发放给村民,购买资金由中央财政资助。
熊猫村村民种植桑苗
同时,宝兴县外郎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及时引进夹金山逢春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打通了技术支撑和产品收回的通道,彻底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从种植到收获,林麝食用桑树基地用了152天,所有关心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共同期待了152天。
目前,林麝食用桑树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社会组织+公司”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企业承担市场风险、合作社委托经营管理、社会组织监督、熊猫村村民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的长效增收机制,促进了熊猫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群众找到了一条参与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保护的致富新路径。
(图/光明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