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遍看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的《面向2035的中国经济:百年变局中的机会》。
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之前有关注到的盲点。我跟朋友说,这是因为之前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太匮乏。
在明白真正的趋势之前,很多事情的判断,会依据自己和身边朋友的感觉,做出直觉却未必正确的判断。
比方说,课程中提到了2010年的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10.3%,从那以后中国经济就持续下行,至今已经持续了40个季度。曹总说自己做中国经济研究40多年了,他也没有见过。
关键在于:
“它这个下行不是说下行的速度有多快、下行的幅度有多大,而是他是很平滑地直着往下走。如果一个经济体结构是稳定的,周期也是稳定的,于是你用过去的周期可以推断未来的周期,比如下行/上行多长时间后,会迎来周期。
但是用这种方法来推测现在的中国经济几乎是无相,它没有出去,周期严重变形。
周期是有波动的,没有波动,是持续向下,那么它因为是中国现在的经济下行,不是一个周期性问题,是一个趋势性问题。趋势性问题是由结构因素决定的。”
太可怕了。
我们知道经济体量到了一定程度后,不太可能像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底子那样野蛮生长,可是,常常忽略了我们的前面其实有“榜样”,譬如我们的邻国日本。
和日本不同的是,我们的国家未富先老,所以很多的设施、积累都还没有跟上。这意味着关注未来必定会发生的事情(养老、医疗、教育)会有很多的机会,可同时对于如我一般的普通人,很多事情就需要未雨绸缪。
例如,我们提前让自己学会学习,知道为什么学习,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去积累知识和能力产生的复利,会让我们在未来变得比别人稀缺。
稀缺能够创造生产力。
打个比方,身边有人还在想着是不是喜欢所学的专业,工作到手的工资是不是很多的时候,你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它们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解释:
因为热爱而更加擅长
还可以因为擅长而热爱
可以纠结现有的公司太剥削
也可以因为笃信所有的能力都是自己的而不介意多付出
……
就会明白,我们现在纠结的多几千的工资,和能力提升获得的机会和收益相比,简直是小意思。
有人问我为啥不扩大自己的团队,明明我的背景很容易把团队变成优势,收入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我笑而不答。
因为,跟我的长期目标不符。确切地说,我不想因为短期的利益,让自己心里逐梦的那口气泄掉。对我而言,希望和梦想是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不能奋力追逐梦想,生活得过得多麻木?看到我们的梦想实现,他人会更愿意追逐。那时,我可以骄傲地对想要跟着我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们说,“来吧,我们一起实现梦想。”
感恩逐梦的路上,有很多愿意帮助和信任我的朋友们(包括正在看文的你),笔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