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这个问题前,明确一下,这里谈的“生活规律”并不是“舒适圈”,怕大家误解。我们看到许多有关舒适圈的解释,应该大部分人愿意尝试走出舒适圈,去获得更多的改变和提升。毋庸置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而“生活规律”却与此不同,它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生活、学习、工作和饮食等方面的习惯,如果外力迫使其改变,自身会有极大不适或慌张。
如阿城先生曾经一篇小说所述。有位工厂老职工,年龄大,未处过对象结婚,独自生活。于是厂里人担心他年龄大以后没人照顾,决定帮他找个老伴,度过后半生。老职工答应,并和女人相处。很快准备结婚了,全厂都帮他收拾新房,凑份子购置家具。可老职工和女人婚后不到一年,离婚。大伙好奇问老职工:“这女人德行不好吗?”“不是”。“那是这女人身体有毛病吗?”“也不是”。“那你这人怎么回事!为何离婚?”老职工的回答让人记忆深刻。“因为我起床找不到自己床下的鞋。”
非常具体和形象的故事,这里并不提倡“什么单身久了,就不要迈出结婚那步”,这个还需视自身情况定。锅盔引用这故事仅为说明“生活规律”被打破后的结果。不过老职工做的“极端”些,直接选择放弃这种不适自己的生活。

锅盔不愿别人打破现有形成的“生活规律”,包括与父母间的关系,和朋友相处,在社会与人交际等。这就使别人对你有很多误读,觉得你是不好相处、不孝顺或“直男癌”的人。锅盔渴望一种每天可自由安排和支配,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被太多打搅的生活。但很多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又摆在眼前——就业、经济、家庭、患病、人际等。尤其这几个同时出现时,夹杂的各种矛盾很难控制和解决,有点应接不暇。
那么,我们到底是否该去忍受“生活规律”被打破?或者说如何去平衡?
希望各位简友发表自己想法和见解,在评论下方留言,锅盔期待您的分享。
文 | 锅盔 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九日
原创内容,转载须联系作者注明来源。
网友评论